首页 理论教育 银行开放对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冲击

银行开放对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冲击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量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以及大量本地银行走出国门从事金融活动必然对中国的金融体系和银行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建立数理分析模型,以期对银行业开放对东道国和母国银行业的作用效应有一个清晰的把握。然而,银行业的均衡贷款量会上升,主要是因为竞争效应的增强引起了中国银行业的市场深化。

银行开放对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冲击

大量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以及大量本地银行走出国门从事金融活动必然对中国的金融体系银行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建立数理分析模型,以期对银行业开放对东道国和母国银行业的作用效应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本章致力于研究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当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对中国银行业的作用效应;二是当中国银行业走出国门成为跨国银行时,对中国银行业的作用机制。

根据通常的定义,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是“存贷款服务制造”,从而其收益为贷款利息收益和同业存放净头寸收益,其成本为存款利息成本和管理存贷款的成本。一般情况下,银行的目标函数为

其中,πi是i银行的利润;rL是贷款利率;rM是同业拆借市场和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的平均利率;rD是存款利率;li是i银行的贷款额;mi是i银行存放在同业拆借市场和中央银行的净头寸;di是i银行的存款额;ci(li,di)是i银行的成本函数。上述目标函数是对所有银行行为研究的出发点。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特设以下假设:

假设1: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自由化水平等宏观经济因素外生变量是固定不变的,即本著建立的是短期模型。

假设2:中国银行业共有w个银行和k个外资银行(以f表示),其中w个银行中有n个成为跨国银行(以m表示),这n个跨国银行走出国门会成为其他国家的外资银行,从而本土银行(以h表示)数目为(w-n)个。

假设3:中国在银行业的市场准入方面,金融监管对新银行的进入有诸多限制,即短期内中国银行业的w总数不变,外资银行数目k和跨国银行数目n可变,当跨国银行数目增加时,中国银行业本土银行数目w-n减少。

假设4:中国银行业市场中传统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各方面的市场份额都无可替代,因而将模型设置为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垄断厂商模型,遵从完全信息博弈的古诺模型。

假设5:假设市场中的银行业主体,无论是本土银行(h)、跨国银行(m)还是外资银行(f)都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经营决策,且同类银行为同质的。

假设6:在同业拆借市场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净头寸为固定数值C(C=0)。在银行业利润最大化目标下,银行存放在同业拆借市场和中央银行的净头寸会临近边界值。由于中国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实行统一的正利率制度,rM对各银行存贷款额的调节作用不大,因而认为rMmi为0。

假设7:中国对利率实施管制制度,各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成本上,中国银行吸收和管理存款的成本函数是过原点的线性函数,即存款的倍数;发放和管理贷款的成本函数也是过原点的线性函数。表示如下:

假设8:存款的逆供给函数和贷款的逆需求函数均为线性的。表示如下:

根据上文假定,中国各银行的利润函数为

中国各银行利润最大化的一阶化条件为

由式5.5和式5.6可以得出中国各银行贷款和存款的反应函数为

从而中国本土银行(h)、跨国银行(m)和外资银行(f)贷款的反应函数为

由式5.9至式5.11可以得出中国本土银行(h)、跨国银行(m)和外资银行(f)的均衡贷款量及均衡贷款利率:

假定9:跨国银行(m)的存贷款类成本均低于本地银行(h)的存贷款类成本,即cL,m<cL,h。该假定的含义是中国本土银行走出国门后积极主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并使自身成本下降,从而其信贷成本低于本土银行。

在假定9成立的条件下,分别求式5.12至式5.15中均衡贷款对变量n的偏导数可知:

即随着跨国银行数目n的不断增加,本土银行的均衡贷款量减少,跨国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均衡贷款量也会减少,形成竞争效应。然而,银行业的均衡贷款量会上升,主要是因为竞争效应的增强引起了中国银行业的市场深化。(www.xing528.com)

如果不满足假定9,跨国银行走出国门后在与国外银行进行竞争时学习效应不明显,在竞争效应下自身经营状况不佳,导致自身成本上升,从而其信贷成本高于本土银行,则随着跨国银行数目n的不断增加,本土银行的均衡贷款量增加,而整个银行业的均衡贷款量会减少。

假定10:各类银行的停产边界为零利润,即各类银行的均衡利润大于0,意味着各类银行均衡的存贷款量也大于0。该假定的含义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得以生存,即外资银行的贷款量大于0。

分别求式5.12至式5.15中均衡贷款对变量k的偏导数可知:

上述结果意味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与中国银行业市场的本土银行、跨国银行形成竞争效应,使各类银行均衡贷款量下降,银行业市场总的均衡贷款量增加。

同理,得到中国本土银行(h)、跨国银行(m)和外资银行(f)的均衡存款量与均衡存款利率如下:

分别求式5.16至式5.19中均衡存款量及均衡存款利率对变量n和k的偏导数可知:

上述结果意味着随着跨国银行走出去和外资银行进入的数目不断增加,对中国本土银行(h)、跨国银行(m)和外资银行(f)的存款均衡量的影响和对贷款均衡量的影响是一致的,均会引起各类银行存款均衡量的下降。

从而中国本土银行(h)、跨国银行(m)和外资银行(f)的利润可以表示为

上述结果意味着,随着跨国银行走出去和外资银行进入的数目不断增加,本土银行的均衡贷款量减少,跨国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均衡贷款量也会减少,从而本土银行、跨国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利润都会下降,形成竞争效应。

对中国本土银行、跨国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均衡存款量与均衡贷款量进行比较,可得:

即中国本土银行、跨国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是由各自的运营成本决定的。如果跨国银行通过走出国门形成学习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市场扩展效应,使自身运营成本下降,那么跨国银行的市场份额将提高。如果本土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通过学习形成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溢出效应,使自身运营成本下降,那么本土银行的市场份额也会上升。

由上述分析,可得如下结论:

结论一:中国“入世”以后,随着外资银行数目k的不断增加,银行业厂商数量增加;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银行业总的均衡贷款量(L*)和均衡存款量(D*)增加,然而中国本土银行(h)、跨国银行(m)和外资银行(f)发放贷款与吸收存款的数量都会减少。

结论二:随着中国跨国银行数目n的不断增加,中国银行业总的均衡贷款量(L*)和均衡存款量(D*)也会增加,同样中国本土银行(h)、跨国银行(m)和外资银行(f)发放贷款和吸收存款的数量都会减少。

结论三:新进入的外资银行和新出去的跨国银行不仅给本土银行造成冲击,也给原本存在的跨国银行(m)和外资银行(f)带来冲击,然而银行业的均衡贷款(L*)和均衡存款量(D*)由于外资银行的进入和跨国银行的走出去而上升,主要原因是外资银行的进入和跨国银行的走出去所引起的中国银行业的市场深化导致的。

结论四:外资银行的进入和跨国银行的走出去不仅对存贷款总量及各银行的均衡存贷款量产生影响,也影响着各银行的利润水平,会使中国本土银行(h)、跨国银行(m)和外资银行(f)的利润水平降低。

结论五:在利率管制制度下,各类银行间对存款和贷款资源的激烈竞争主要是由各类银行的成本竞争决定的。这意味着在利润最大化约束下,该银行的成本越低,银行在经营存款和贷款时的操作空间越大。比如,通过增加金融产品的丰富性、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等增加存款的附加值来吸收存款;在贷款方面,通过国际化规范化管理和运作降低贷款的搜寻与管理成本等。即中国本土银行、跨国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是由各自的运营成本决定的。跨国银行的市场份额取决于其走出国门后各种效应对存贷成本影响的综合结果。而本土银行的市场份额取决于当与外资银行竞争时各种效应对存贷成本影响的综合结果。

综上所述,上述5个结论是在满足10个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当假定条件不满足时,结论会发生变化。比如,当不满足假定9时,即跨国银行走出国门后在与国外银行进行竞争时学习效应不明显,在竞争效应下自身经营状况不佳,导致自身成本上升,从而其信贷成本高于本土银行,则结论正好相反,随着跨国银行n的不断增加,本土银行的均衡贷款量增加,而整个银行业的均衡贷款量会减少。再比如,当不满足假定1时,即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自由化水平等宏观经济因素变量不再固定不变[1],那么,在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的情况下,跨国银行走出去和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各类银行的影响可能被新兴市场所抵消,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必然对上述结论产生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