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发现于营养卫生与安全中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发现于营养卫生与安全中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病原及流行病学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我国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最为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温热带地区的近海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2)发病机制及中毒表现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发病主要是副溶血弧菌的活菌所致。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发现于营养卫生与安全中

1)病原及流行病学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我国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最为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温热带地区的近海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由此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季节性很强,大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海产食品和盐渍食品,如海产鱼、虾、蟹、贝、咸肉、禽、蛋类以及咸菜或凉拌菜等。据报道,海产鱼虾的平均带菌率为45%~49%,夏季达90%以上。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来自近海海水及海底沉积物对海产品及海域附近塘、河水的污染,使该区域生活的淡水产品也受到污染;沿海地区的渔民饮食从业人员、健康人群都有一定的带菌率,有肠道病史的带菌可达32%~35%。带菌人群可污染各类食品。食物容器、砧板、菜刀等加工食物的工具生熟不分时,常引起生熟交叉污染的发生。

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温度下存放,食前不加热或加热不彻底,或熟制品受到带菌者污染,或生熟交叉污染,副溶血性弧菌随污染食物进入人体肠道并生长繁殖,当达到一定量时即可引发食物中毒。

2)发病机制及中毒表现(www.xing528.com)

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发病主要是副溶血弧菌的活菌所致。人体摄入致病活菌106个以上,几小时后即可发生肠胃炎。细菌在胃肠道繁殖,引起组织病变,并可产生耐热溶血毒素对肠道的共同作用。

中毒潜伏期一般在2~40小时。初期多以剧烈腹痛开始,上腹部、脐周呈阵发性绞痛;为水样便或黏液便或脓血便,少数出现洗肉水样血水便;部分病人出现呕吐,且多在腹泻之后出现,呕吐次数一般1~5次/天,不如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呕吐剧烈;约半数出现发热,体温不太高37~38℃,一般不超过39℃,并且比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出现晚,一般在吐、泄之后出现。

3)预防措施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来源于近海海水及海底沉积物中副溶血性弧菌对海产品的污染,人群带菌对各种食品的污染,通过食物加工器具引起的间接污染,因此预防措施应从防止污染、控制繁殖和杀灭病原菌3个环节来进行。其中控制繁殖和杀灭病原菌尤为重要,应在低温下储藏各种食品,对海产品应烧熟煮透,蒸煮时需加热至100℃并持续30分钟,对凉拌菜要洗净后置食醋中浸泡10分钟或100%沸水中漂烫数分钟以杀灭副溶血性弧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