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会大学学人往事:弦诵复骊歌

教会大学学人往事:弦诵复骊歌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发现李庄》伊始,接着是《消失的学术城》《李济传》《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风过华西坝——战时教会五大学纪》,直到《弦诵复骊歌:教会大学学人往事》出版,他转入民国学术史研究已17年。1952年实行高校改革,教会大学旋即解散,西方各国传教人员及各方面专家尽数离境。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扮演过短暂却重要的角色。书中展示出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初期,教会大学的几度折转经历,尤其是一代学人的精神气质与人世遭际。

教会大学学人往事:弦诵复骊歌

岱峻著

商务印书馆:2017年4月第1版

定价:54.00元

认识岱峻先生时,他在《四川政协报》副总编辑任上。我们经常一起参加四川报纸副刊研究会的采风研讨评奖活动,每次都听他念起手中的书写,也就有幸一本本读到他的著述。从《发现李庄》伊始,接着是《消失的学术城》《李济传》《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风过华西坝——战时教会五大学纪》,直到《弦诵复骊歌:教会大学学人往事》出版,他转入民国学术史研究已17年。用志专笃,深耕细作,从容敦厚,才识俱佳。此书荣获2017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www.xing528.com)

做过30多年的新闻人,20多年的新闻管理者,最后踏上学界专业学者的研究之路,岱峻回望一路辛勤,恳切自豪“我的研究没有受助于任何企业、政府和课题经费,也没接受过任何赞助,也就不会受制于任何人”。他自称是“野路子”、“半路出家”,但也自觉翻阅很多历史理论和著作。“记得朱学勤当年招博士生,并不看重受没受过学术训练。学术训练虽好,但学术训练有时也会把人弄得僵化。我知道怎么不触碰纪律同时又有比较自由的表达。”岱峻坦然,“我手写我眼,我手写我心。”

在近代中国,以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为代表的多所教会大学分散在北京、上海、山东等地,与国立大学及其他私立大学交相辉映,成为民国高等教育不可忽略的一支。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步伐加速,随即全国进入长达八年的抗战阶段,教会大学亦渐次迁移大后方,几所有名的教会大学聚集在成都华西坝等地,复课兴学。1952年实行高校改革,教会大学旋即解散,西方各国传教人员及各方面专家尽数离境。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扮演过短暂却重要的角色。书中展示出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初期,教会大学的几度折转经历,尤其是一代学人的精神气质与人世遭际。这其中既包括齐鲁大学国学所的顾颉刚、钱穆等著名学者的曲折经历,也包括许多或显赫一时或学术影响深远的学者,如人类学家李安宅、哲学家罗忠恕、农经学家卜凯、传教士芮陶庵等。

历史写作既考验眼界,需要去卷帙浩繁的资料中甄别与选择基础支撑;又还考验学养,不囿于材料的束缚与困扰放开思绪接续文采。此书沉稳扎实而不乏跌宕出彩概由此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