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功改变研究生情绪低落的冯老师讲座

成功改变研究生情绪低落的冯老师讲座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记得自己当博士生时,情绪的低落对科研的影响很大。有时候,研究生在文献调研查到许多文献,会有害怕情绪,通常他会想:我还能有创新吗?这种情绪源于研究生对“创新”的误解,以及对文献调研目的的异化。导师应该在指导方面尽量减少那些使研究生情绪低落的情况。导师在帮助研究生这类问题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导师还有必要提醒研究生注意休息,情绪和身体状况的关联度很大。

成功改变研究生情绪低落的冯老师讲座

这实际上是激发研究生积极性的问题,即如何才能始终保持研究生的动力和工作速度?我记得自己当博士生时,情绪的低落对科研的影响很大。当然,反过来也一样。实际上,即使在正常的情况下,一部分研究生进校初期的那种热情也是会逐渐减退的。当人们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成年累月地用到同一个问题上时,这种现象就会出现。同时,研究生往往会因为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诸如贷款和贫穷)、孤独、论文课题上的挫折、论文课题的写作,以及就业方面的不利消息而陷入情绪低落期。

导师可以帮助研究生调整抑郁的情绪。前文已经谈了如何帮助研究生在遇到挫折时得以恢复。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是导师一时没有认识到或者没法排解的。关注并尽力给研究生指导,应该成为导师遇到此类问题的首选“药方”。得不到导师的建议、导师的指导不足、没有给研究生指明方向,往往导致更糟的状况。

导师应该留心研究生是否因为实验失败而丧失积极性。有时候,研究生在文献调研查到许多文献,会有害怕情绪,通常他会想:我还能有创新吗?更不用说在没有查到文献时会有担忧。这种情绪源于研究生对“创新”的误解,以及对文献调研目的的异化。在另一些研究生中,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护卫”着自己负责的那些研究工作,遮遮盖盖,吞吞吐吐,因为他们害怕别人的工作导致他们自己的研究不值得再继续下去,一是担心别人的工作太接近自己的工作,使他的工作变为“非原创”或退居次席,二是担心别人拿出什么东西来(特别是这个人已为此而获博士学位时),并由此而表明他们自己的研究路线错误的。在化学和生物领域的一些课题中,成功的标准往往是合成新的化合物,因此,这里的研究生就必须一直尝试下去,直到成果出来为止,不管需要多长时间,有时这会使他们感到恐惧。当然,当实验室的研究开始产生有用的结论时,他们之前的担忧和不踏实的情绪就会一扫而光。对于导师来说,在研究生悲观失望时,应该帮助他们看到整个研究团体已经取得的成绩。放眼整个领域的研究活动有利于研究生保持积极性,在这方面导师有可以调动的许多资源,比如同一个实验室里其他人的工作、前人的工作、导师本人的成就、新毕业的同领域博士生的研究。组织学生论坛,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都会有利于打开他们的实验思路。博士后对研究生是一种榜样,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博士论文,天天看到他们,研究生会觉得他们自己也会有出头之日。

导师应该在指导方面尽量减少那些使研究生情绪低落的情况。导师休假或出差会对师生感情和整个研究项目的前后连贯带来影响。导师离职或者导师到另外的单位任职,研究生又无法一起转校,影响就更大些。许多年以前,某大学有一位教授出国了,他的一位博士生后来就转到了我这里,但攻博的课题变了,这给他带来了不少困难。比这更糟的情况是导师发生意外或者去世,因为这时师生关系的中断还伴有悲痛的情绪。副导师、硕士生指导小组等方法是好方法,我就是采用的副导师法。在指导方面对研究生提升学术积极性的一种好方法是建立学术网络。试想,如果同一个导师以前指导过的研究生和正在指导的研究生彼此认识,如果新来的研究生已经阅读了前几届研究生的优秀论文,那么导师和团队的风格就不会因为导师的出差、休假、出国开会,以至更换而产生断裂。(www.xing528.com)

生活的烦恼特别是困窘会使人情绪沮丧,这是一个好导师应该关心的问题。导师在帮助研究生这类问题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导师还有必要提醒研究生注意休息,情绪和身体状况的关联度很大。当然,即使研究生的身体状态很好,他们也可能萎靡不振,一个原因是他们在硕士生以前形成的学习习惯——那时有老师讲课,有外部设定的交作业期限和课程安排表——这种按部就班且在此前行得通的学习习惯,对于三四年长的独立研究显得非常不够。这种习惯的消极后果是,任务拖到规定期限之后还未完成,研究工作进展缓慢,交上来的文稿质量不行。遇到这种情况,导师有必要劝告研究生改变学习和工作习惯。可以告诉研究生,每个人的工作习惯(包括导师自己),也是通过不断尝试才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他们还可能认识不到每周工作40 到50 小时的必要性,而对导师来说,这是不言而喻的。很重要的一条,是让研究生认识到每天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现在要谈谈研究生的孤独感,许多研究生会产生这种感觉,这是对他们最有害的问题。研究生常常只认导师不认别的老师,学位工作的独立性(任何一项有意义的科研必通过个体的大脑思考而进行),都可能导致学生不跟别人讨论他的工作。即使是在人满为患的实验室,大家也是独自工作,人人如此。他们跟周围没有联系,为了研究而工作,“冷板凳”的概念也许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些感受所产生的影响会减少研究生当初的热情,减缓工作速度,甚至使工作驻足不前。导师和系里可以做一些努力来减轻研究生的孤独感,应该使他们认识到,学术上的孤独感是必要的、可取的,但是,没有必要为此造成情感上和社交上的孤独感。鼓励研究生参加校、系的公共活动有益于改善孤独感。每学年定期召开关于研究生发表论文、答辩的座谈会,可以作为各种研究性讨论会的补充。导师还可以尝试使博士生和系里的教职工见面,创造一些条件让研究生可以集中在一起。研究生能够获得支持的重要来源就是一个有影响的论坛组织,其中有专门的研究生学术会议就更好。我所在的学科组每两年召开4 个不同的国际会议,使研究生得到不少好处。有些学科有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加入学术性社团的传统,这值得推广,如果要把研究生培养成为一名专家,他就必须尽早加入一个专业网络。

(原文发表于《科技导报》,略有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