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冯老师成功故事:学术规律与故事讲座

冯老师成功故事:学术规律与故事讲座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相当一部分学术论文的作者,至今把自己的工作停留在“曹冲称象”的水平上,改变这种文化是当务之急。学术论文中要讲好故事,不但要讲好科学故事,而且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科研人员掌握了这三招,就会涌现出许多来自中国的科技故事。

冯老师成功故事:学术规律与故事讲座

科学共同体中大多数人在得到科学研究成果以后的常规做法是,公开自己的成果(或发现),在多数情况下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

作为一位科研人员,科学研究一旦得到成果,你会感到这才是自己获得的最大酬谢和喜悦。你想想看,也许你本打算待在电影院看电影、在歌剧院里看歌剧或者在电视机前看连续剧,但不得不独自一人在实验室忙到深夜,也许最近几个月一直不大顺利,而且这偏偏又是实验进展的最关键时期。你在实验过程中时不时地担心、失望、绝望,或者一个接一个的“卡壳”,这些在你实验成功后都在瞬间消失了,曾经有过的种种体验在这一时刻都变得值得。即使你的成功也只是在一个大课题中添了一块砖头,这也意味着你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你看到了盼望中的结果,以及某些可望得到发表的东西。如果你刚刚成为一位科研人员(也许在研究所,也许在高校),产生“我有什么好写的呢”这种思想是很容易的,因为你做实验很累,因为你还不知道刚刚得到的结果是否到了可以发表的程度。但无论我们喜欢与否,将研究数据和相关事实公布出来都是科学研究走向成功的关键之一。在科学共同体中,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就是看有没有研究成果,多数时候这就意味着学术论文被同行专家审核通过且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有的时候,你的确想到了把前一个实验的结果写出来发表,但只是下一个实验看起来马上就要做完,其结果可能更好,你就犹豫了。实际情况是,无论你的研究做得多么好,无论你的下一篇论文多么重要,在多数专业和领域中,成功取决于你已经发表了什么。

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发表学术论文呢?这倒值得说一说。你一定记得上小学时学到的一则著名的古代故事,叫“曹冲称象”。后来又学了一些科学历史的故事,知道了阿基米德发明浮力定律的经历。今天,我们把这两个几乎都处于古文明时代的、又都与浮力有联系的事件放在一起,不得不感慨,同样的聪明,然而一个历尽岁月而停留在文化的层次上(作为小学生的课文),一个成为科学殿堂中闪闪发光的明珠,无时无刻不在造福人类。看起来,把自己的发现,放入科学的殿堂之中,是十分重要的。有相当一部分学术论文的作者,至今把自己的工作停留在“曹冲称象”的水平上,改变这种文化是当务之急。这样说来,从自己科学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中,发现科学、工程、技术的规律,这才是我们发表学术论文的重要初衷之一。(www.xing528.com)

能够把自己的研究和实验(在学术论文中)归结为科学、技术、工程有关规律或其一部分,这显然不错。但曾有位学生跑到我跟前说,他要是“早生二三百年”就好了,这是不切实际的。虽然说科学技术研究最终要化为一种个人的活动,至少对大多数专业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来说是这样的,但是,科学技术最终的成功取决于集体的努力,这中间包括具有各种互补技能的科技工作者,以及由他们组成的巨大的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内的协作和互动被认为是科学和人文之间的重要区别之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决于思想的共享、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发现,而这些既取决于历史的机遇(二三百年前现代科学初创期的确存在着较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机遇),还取决于全世界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对话,以及科学共同体的积累。积极发表能为这种交流、对话和积累作出贡献的原创性学术论文,这也是我们发表学术论文的重要初衷之一。

还有一件事值得说一说。多少年来,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模式似乎一直是这样:别国的科学家总是“讲故事”,我们总是“听故事”,然后复制这些“故事”。这种情景,理、工、农、医好像都差不多。今天,是到了换身份的时候了。我们不仅应该“听故事”,我们还应该“讲故事”。掌握科技领域国际话语权,对于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国科技界来说,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学术论文中要讲好故事,不但要讲好科学故事,而且要讲好中国故事。为此,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要掌握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思考能力。一是要有更多的符合国际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的原创性学术论文,在中国和世界的科学共同体中传播;二是要有一批科学家能从浩瀚的新文献中找到那些含金量最大的国内国外文献,从中认真总结出指导课题发展方向的综述性学术论文,并在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中引起共鸣;三是要有一大批大师级专家能从前两类文献中提炼出含金量更高的学术著作、学术理论。中国科研人员掌握了这三招,就会涌现出许多来自中国的科技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