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熙功德碑:中国石刻艺术博物馆导赏

康熙功德碑:中国石刻艺术博物馆导赏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祠墓碑是指立在祠堂或墓地的碑刻,包括墓碑、神道碑、功德碑等。这些碑刻或叙述死者的生平,或表彰其功绩,或记述其死后追授的荣誉等。康熙皇帝是中国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因为其功德隆盛,碑文字多,经雍正皇帝批准,在碑楼内并立两统石碑,左刻满文,右刻汉文。记载功德或颂扬政绩的碑通称功德碑。功德碑涉及的人物形象丰满,令人钦敬,涉及的事件具体、翔实,感人至深,碑文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很高的人文价值。

康熙功德碑:中国石刻艺术博物馆导赏

祠墓石刻区

祠墓石刻区位于金刚宝座塔的东侧,展出墓碑、祠堂碑、记事碑等24通及以嵌墙形式陈列于院内东部碑廊19件会馆石刻。康熙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的诰封碑、乾隆时期著名八旗军统帅傅恒生祠碑、清初大将孔有德赐谥碑,都是祠墓碑刻的精品。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千古。历史虽已走过,但昔日的碑刻仍然存留,每一行碑文、每一个龟趺、甚至每一处残破的碑身,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一段悲欢兴亡的故事。

碑是一种为记录事务或者标记里程而树立的石头,秦代称为刻石,汉代开始称为碑。碑分为广义的碑和狭义的碑两种。广义的碑分为刻石、摩崖、碑与碣、墓志铭、石经、造像记、石阙等;狭义的碑分为功德碑、庙碑、墓碑、纪念碑、记事碑、诗碑等。祠墓碑是指立在祠堂或墓地的碑刻,包括墓碑、神道碑、功德碑等。这些碑刻或叙述死者的生平,或表彰其功绩,或记述其死后追授的荣誉等。

中国古代“墓而不坟”,即只在地下掩埋,地表不树标志。后来逐渐有了地面堆土的坟,又有了墓碑。古代的碑是引棺入葬的用具。在墓穴四角或两旁,各立一根木柱,柱上有圆孔,名为“穿”。再在两柱的穿中架一根横木,木上缠以绳索,可用来放绳,如辘轳一样,将棺木牵引入墓穴。入葬完毕,木碑随之埋入地下,或置于墓旁。至周朝天子开始用石碑,周末诸侯也开始用石碑。春秋时期,天子六纤四碑,诸侯四纤三碑,大夫二纤二碑。周朝的石碑还只是利用穿来引棺入穴,碑上是不刻文字的。

汉代开始将死者的情况,如姓名、生卒年月日,刻在碑上,而有地位的人,则开始了树碑立传,从而形成了墓碑、墓表等礼仪文化。墓碑盛行于汉、唐,以后成为定式。在唐朝称整体为长方形的为碑,而环首形或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称碣。碑碣的使用,有着等级的区分。五品以上的官,可立碑,七品以上的官,立碣。到了清代,五品以上官吏用龟趺螭首碑,五品以下官吏用方趺圆首之碣。原则上庶民墓前不许立碑碣,但社会风气是禁不住的,只是庶民所立的碑体小一些,无趺座,而且墓碑上只写姓名及生卒年、立碑人,不写传略及墓志铭。(www.xing528.com)

立于神道上的碑,即神道碑,起自北朝。其实神道即是向南的墓道。历代帝王陵的神道碑,没有尺度的限制,其碑高大雄伟,而且设有十分壮观的碑楼。康熙皇帝是中国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因为其功德隆盛,碑文字多,经雍正皇帝批准,在碑楼内并立两统石碑,左刻满文,右刻汉文。神道碑身有序文、叙文及铭文,虽多为帝王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也不乏当时社会各方面情况的真实史料,有一定历史价值。

记载功德或颂扬政绩的碑通称功德碑。对碑主来说,是一种褒奖和颂扬,对当世和后人则是楷模和榜样。现存的功德碑,最早出现于东汉,如《礼器碑》全称为《汉鲁相(官名)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刻立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碑文赞颂鲁相韩敕豁免了孔子的母亲颜氏和孔子的妻子亓官氏家族后人的差役,制造祭祀孔庙用的礼器和修饰孔庙的功绩。功德碑涉及的人物形象丰满,令人钦敬,涉及的事件具体、翔实,感人至深,碑文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很高的人文价值。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祠墓碑刻区位于金刚宝座塔的东侧,该展区以墓碑、祠堂碑、记事碑为主。这里陈列有清初大将孔有德赐谥碑、康熙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的诰封碑,都是祠墓碑刻的精品。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千古。历史虽已走过,但昔日的碑刻仍然存留,每一个碑文、每一个龟趺、甚至每一处残破的碑身,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一段悲欢兴亡的故事。

注:此区域含东部碑廊的会馆石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