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导赏:揭秘中国石狮的艺术巅峰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导赏:揭秘中国石狮的艺术巅峰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狮的出现时间比真狮进入中国的时间稍晚,也是在东汉时期,以山东嘉祥武氏墓石狮最早。石狮原置于石阙前,东西相对而立,四肢作行进状。铭文记载这对石兽名为“师子”,石狮的作者是孙宗。另一对有题铭的石狮是临淄石狮,张口作怒吼状,造型与武氏墓石狮相似,头部稍小,更加接近真狮的比例。唐陵中以乾陵的石狮为最,达到了中国石狮的艺术巅峰。在中国,随着时代不同,石狮子被赋予的意义和内涵也不同。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导赏:揭秘中国石狮的艺术巅峰

明清

高171厘米 长171厘米 宽67厘米

座高61厘米 长128厘米 宽78厘米

现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双狮卧姿,满身毛饰,脊饰缨铃、绶带等配饰。长方形座,浮雕海水江崖。

北京是六朝古都,地上地下都保存着大量的石刻文物,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得最多的应当是蹲立在宫殿、皇家园林、陵墓神道、桥头甚至家门前的石狮子。中轴线展区从新建的山门,到心珠朗莹殿,金刚宝座塔前后,展厅门前摆放了历代10对石狮子。(www.xing528.com)

在古代狮子是由中亚、西亚地区通过朝贡的形式进入中国的,《后汉书》记载章和元年(88年)“月氏国遣使献符拔、师子。”狮子是大型猛兽,捕获活狮难度很大,即使是从小驯化的狮子,不远万里送至长安洛阳,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从东汉至唐将近千年的历史,见诸史书的贡狮活动仅有八次。

石狮的出现时间比真狮进入中国的时间稍晚,也是在东汉时期,以山东嘉祥武氏墓石狮最早。石狮原置于石阙前,东西相对而立,四肢作行进状。铭文记载这对石兽名为“师子”,石狮的作者是孙宗。朝贡来的狮子虽然豢养在皇家禁苑之中,不是普通的石雕匠人能够看到的,但其形象可能通过某种方式流传至外。武氏墓石狮造型明显不同于以南阳宗资墓为代表的天禄、辟邪、麒麟一类的有翼神兽,没有流动纤细的蛇形躯体、华丽的羽翼以及遍布全身的羽状装饰图案,显示出现实世界中真狮的特征。另一对有题铭的石狮是临淄石狮,张口作怒吼状,造型与武氏墓石狮相似,头部稍小,更加接近真狮的比例。其中一件石狮颈部刻有隶书题铭“洛阳中东门门外刘汉所做石狮子一双”。这两对刻有铭文的石狮在造型上不同于有翼神兽的造型,没有标示神异的角和羽翅,体现出真狮的形貌特征。

石狮造型艺术,从汉以来,经过历代艺术家不断创造,出现不同的形态和风格。目前已知有准确纪年的最早的狮子形象,是山东嘉祥武氏祠前的石刻行狮,纪年为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该狮子造型非常古朴,面目和传统的老虎造型类似,张口抬舌阔鼻,鬃毛呈粗绺状,分列于头周围,下巴的鬃毛呈胡须状。两只相向对立于两个墓阙之前。唐代因西域人更了解狮子的习性,民间还出现了训狮人和训狮的形象,形成了一种“胡人训狮”的特定风格组合。唐陵中以乾陵的石狮为最,达到了中国石狮的艺术巅峰。宋代石狮子造型开始带上了宽大的项圈和铃铛,身上或口中多了彩带造型。这个时期的狮子开始区分雌雄,雄性狮子脚踩绣球,雌性狮子脚踩幼狮,同时出现了官式狮子和民间狮子的不同风格。宋代的狮子出现了皮带状的项圈,是最大的标志,座狮为节约占地,逐步变得瘦高。身体扭曲形状和角度逐步增加。头上鬃毛开始类似发髻装,多螺旋贴合于头部。元代继承了北方辽代风格多些,增加了少数民族的个性造型和审美,目前见到的实物,身材扭曲的都比较特殊,造型有从卧姿转换成坐姿的过度的感觉,民间有塌腰狮子的说法。明代传统的行狮变成了站狮,多用于大门、桥头靠山兽、桥栏柱头、牌坊夹杆石顶部、门墩、华表顶端等。明中晚期,北京出现了披发狮子造型,该狮子发髻蓬松,尾部呈细条状,分散。延续到顺治,康熙年间就不用了,造型多用在门墩、抱鼓石、碑座。明代狮子又被视为吉祥、喜庆的象征,成了民间吉祥图案中的一种重要题材。清代石狮子开始变得圆润,造型更柔美,功能和造型开始程式化。

在中国,随着时代不同,石狮子被赋予的意义和内涵也不同。从最初的通灵属性的神兽,演变成佛教的信众禅兽,再到威猛的看门镇兽,最后演变成大家喜闻乐见的瑞兽。古代的石狮子不仅是一种建筑物的装饰,而且还表达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用材、体量、造型、数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可逾越。而今天它展示给我们的更多的则是它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它是北京城古老历史的见证。

碑座浮雕披发狮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