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汉帝陵建设工艺变革:凿石用工大减少

秦汉帝陵建设工艺变革:凿石用工大减少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当年营建昭陵凿石的工程量连秦汉帝陵堆土工程量的百分之一都不到。若开凿1号石室和修建数孔石拱券窑洞,100人工作60天完成,总工作日为6000个,那么,开凿昭陵地宫的工作日当为96000个,1000人工作3个多月即可完成,比起修建秦汉帝陵动辄动用数万甚至数十万劳力,连续施工多年,还是有大幅度的省减。

秦汉帝陵建设工艺变革:凿石用工大减少

按照唐太宗御撰《文德皇后碑》的说法,安厝文德皇后时,“凿石之工才百余人,数十日而毕”。现在勘察,在昭陵陵山的南侧、东南侧半山腰,有3处石拱券窑址和9处凿山为窟的石室。3处石拱券窑址有1处保存较好,用石条构筑成拱券窑4孔,上下两层,深约5米,窑内出土了一批陶人陶马俑。9处石室分为两种形制,1号为一种,2—9号为一种。1号石室位于陵山东南石崖上,洞口朝南,前有栈道遗迹与保存较好的石拱券窑相接。洞内结构与唐代墓葬内部结构相似,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通长12.5米,其中墓道长4.5米,宽3.2米,墓室东西5.1米,南北5.8米,穹窿顶高约4米。2—9号石室均较小,总长度不超过8米,无墓道[24]。2—9号石室的性质很难确定。但一般认为,保存较好的石拱券窑即是当年为安厝文德皇后而修建的陈列陪葬明器的便房,1号石室即是安厝文德皇后的墓室。九嵕山石质松散易碎,建这几孔石拱券窑和开凿1号石室,以百余人工作几十天是能够完成的。上个世纪60年代,著名考古学家田醒农先生调查昭陵文物,认为1号石室即太宗与文德皇后合葬的主墓室。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当年营建昭陵凿石的工程量秦汉帝陵堆土工程量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不过,从近年来陆续探明的唐代其他因山为陵帝王陵墓墓道普遍较长的实际情况来看,1号石室为昭陵主墓室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唐会要·陵议》记载昭陵地宫深“七十五丈”[25],前后安置了5道石门,或许是准确的。七十五丈约合今230米,若将地宫墓道、过洞、甬道、墓室按平均直径6米的石洞计算,开凿昭陵地宫的石方量约为6500方。若将前述贞观十年安厝文德皇后砌筑4孔石拱券窑洞和开凿1号石室的工程量均按开凿直径4米的石洞来计算,则其石方量约为410方,约是开凿昭陵主墓道、墓室的十六分之一。若开凿1号石室和修建数孔石拱券窑洞,100人工作60天完成(即所谓的“凿石之工才百余人,数十日而毕”),总工作日为6000个,那么,开凿昭陵地宫的工作日当为96000个,1000人工作3个多月即可完成,比起修建秦汉帝陵动辄动用数万甚至数十万劳力,连续施工多年,还是有大幅度的省减。(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