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火星探测:新华社记者带你探秘

火星探测:新华社记者带你探秘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红色火星上首次有了中国印迹!千年天问,今朝梦圆。这一横贯千年的“天问”,既是真理之问、信念之问,更是人类之问。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通过社交媒体祝贺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上火星,并表示“这是中国在航天科研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

火星探测:新华社记者带你探秘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2020年7月23日,一个注定永载史册的日子。仰望行星千年之久的中国人,终于迈出了奔向火星庄严而郑重的一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正式开启了中国人自主探测火星之旅。

我们为什么要探测火星?怎样去探索火星的奥秘?跨越2300多年的“向天之问”,在这一刻,在大海与蓝天交接的尽头,成为永恒的经典。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红色火星上首次有了中国印迹!

2021年8月15日,祝融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约92个地球日),累计行驶889米,所有科学载荷开机探测,共获取约10GB原始数据,祝融号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当前,火星车状态良好、步履稳健、能源充足,将继续向乌托邦平原南部的古海陆交界地带行驶,实施拓展任务。

在建党百年之际,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扰动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困难重重、压力巨大。但中国航天人不畏困难、无惧艰险、稳扎稳打完成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这一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千年天问,今朝梦圆。

这一横贯千年的“天问”,既是真理之问、信念之问,更是人类之问。

孔孟之道,首求断惑。然欲断惑,则必先证得大宇宙之唯一真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华夏祖先就曾提出有关火星的猜想,而后,几乎历代王朝都设有专司天象的官方机构。

先秦时期,著名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写下“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天问》长诗,以《天问》提出177个问题,阐发对宇宙万物的理性哲思,体现了古时可贵科学精神的萌芽,也给予了今时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以命名的灵感。天问奔火,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体现着跨越两千多年的不懈求索,肩负着祖先的重托,接续着科学的求索。

茫茫宇宙,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大小处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是一颗承载人类最多梦想的星球

翻开人类历史,火星探测共40余次,成功24次,通关概率仅一半左右。探测长路挑战重重,即便一粒微小的尘埃都可能对航天器构成巨大考验。然而,人类最可贵的精神就是断惑,身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求知欲超过一切。

从这个意义上说,天问一号载入史册:于中国,它是国家航天科技走向更远深空的里程碑,开启了国人对地球之外一颗行星的深入探索;于世界,它意味着国际太空探索再添生力军,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知将进一步深化。

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到2021年2月10日被火星引力所捕获,再到2021年5月15日着陆火星、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天问一号奔火的200多天里,人们和它一起呼吸、一起奔跑、一起呐喊,为它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而喝彩。那一刻,我们仿佛和天问一号一样,遨游在茫茫的宇宙,不断向前,追寻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或许,这就是航天探索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去火星的意义。

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6个首次: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www.xing528.com)

在世界航天史上,天问一号不仅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而且首次成功实现了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的三大目标,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是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是新型举国体制制度优势的又一次生动体现。

在天问一号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中国国家航天局还同欧空局等国际航天组织以及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牵动着世界的目光。

▲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发布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从画面左上开始到左下)的合成照片。(新华社发)

美国航天局副局长托马斯·楚比兴对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表示祝贺。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和全球科学界一起,我期待这次任务将为人类了解这颗红色星球作出重要贡献。”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通过社交媒体祝贺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上火星,并表示“这是中国在航天科研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俄著名航天新闻评论员利索夫认为,这是中国继完成登月计划后已取得太空强国地位的再次证明。

太空是属于全人类的太空。如今,中国人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也必将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

▲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发布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从画面左上开始到左下)的合成照片。(新华社发)

美国航天局副局长托马斯·楚比兴对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表示祝贺。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和全球科学界一起,我期待这次任务将为人类了解这颗红色星球作出重要贡献。”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通过社交媒体祝贺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上火星,并表示“这是中国在航天科研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俄著名航天新闻评论员利索夫认为,这是中国继完成登月计划后已取得太空强国地位的再次证明。

太空是属于全人类的太空。如今,中国人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也必将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

▲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发布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从画面左上开始到左下)的合成照片。(新华社发)

美国航天局副局长托马斯·楚比兴对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表示祝贺。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和全球科学界一起,我期待这次任务将为人类了解这颗红色星球作出重要贡献。”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通过社交媒体祝贺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上火星,并表示“这是中国在航天科研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俄著名航天新闻评论员利索夫认为,这是中国继完成登月计划后已取得太空强国地位的再次证明。

太空是属于全人类的太空。如今,中国人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也必将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