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英关系紧张: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成果

中英关系紧张: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成果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葡文报刊开始发展的同时,鸦片战争前的澳门还出现过中、英文报刊《澳门杂文编》。其内容主要刊登有关基督教义和传教士的任务、职责等方面的文章,也有一些有关中国及邻近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的介绍。到了1839年,中英之间的关系由于中国禁止鸦片贸易而趋于紧张,英国人在广州办的报刊不得不迁往澳门出版。上述几家报刊在香港正式割让给英国后,即迁往香港出版,成为香港早期的重要报刊。

中英关系紧张: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成果

在葡文报刊开始发展的同时,鸦片战争前的澳门还出现过中、英文报刊《澳门杂文编》(The Evangelist and Misellanea Sinica)。

《澳门杂文编》,又称《福音传道师》,1833年5月1日创刊,创办人是马礼逊。这是一份周刊,每期4页,发行对象是在华的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于1807年来华后,早就有在澳门建立基督教出版中心的打算,但因澳门葡萄牙人信奉天主教,对基督教持敌对态度,他的设想未能实现。后来,马礼逊以东印度公司职员(而不是传教士)的身份来到澳门并居住了一段时间,于1832年前后在澳门建立了一间英文印刷厂,称为亚本印刷厂(Albion Press),遂在此基础上创办了《澳门杂文编》。该刊是一份教会刊物,宣称要“走向全世界,将福音传播给每一个人”。其内容主要刊登有关基督教义和传教士的任务、职责等方面的文章,也有一些有关中国及邻近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的介绍。此外,该刊还开设了一个“中英文对照”专栏,将中国名著片段的原文及其英文翻译稿刊登在上面。为此,有人断定《澳门杂文编》是一份中英文合璧的刊物,这是不妥当的,因为它的中英文对照专栏只占很少的篇幅。同年6月,《澳门杂文编》出至第4期时,澳门主教要求葡萄牙当局查封亚本印刷厂,理由有两条:一是该厂所印书刊有违背天主教教义的内容;二是该厂的建立违反了葡萄牙政府有关在其领土上设立印刷厂须经葡澳当局批准的规定。当时在广州出版的英文《中国丛报》曾撰文对这两条理由加以驳斥,认为亚本印刷厂所出书刊并无涉及天主教的内容,而澳门属于中国领土,故不适用于葡国政府的规定。但抗议无济于事,亚本印刷厂还是被封,《澳门杂文编》也随之停刊。

到了1839年,中英之间的关系由于中国禁止鸦片贸易而趋于紧张,英国人在广州办的报刊不得不迁往澳门出版。这些报刊是:《广州纪录报》、《广州周报》(Canton Press,又称《澳门新闻录》)、《中国丛报》、《商业行情报》(The Commercial Price Current)。此外,在这一时期,英国人还直接在澳门创办了一些英文报刊,如马礼逊的长子马约翰于1841年创办的《香港公报》、英国商人奥斯威尔德于1842年创办的《中国之友》。上述几家报刊在香港正式割让给英国后,即迁往香港出版,成为香港早期的重要报刊。(www.xing528.com)

总之,在鸦片战争前后,澳门的报业曾经一度繁荣,以“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姿态傲视神州大地。然而好景不长,在香港开埠以后,优势就消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