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报业的出现与艰难发展: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

宁夏报业的出现与艰难发展: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部队到宁夏城后继续出版,宁夏历史上第一张报纸由此出现。宁夏遂又成为一无报世界。这年10月中旬,吉鸿昌奉调离职前往陕西,《宁夏醒报》随之停刊。也在这一年,《宁夏民国日报》归刚成立的国民党宁夏省党部主办。直到1949年,这份报纸一直是宁夏报刊的主干。《宁夏民国日报》是国民党在30年代初开始,着意将党报向中西部发展之际出现的。这为宁夏的报业史写下了不平凡的一页。

宁夏报业的出现与艰难发展: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

宁夏的第一份报纸是由冯玉祥国民革命军从外部移植过来的。1926年9月17日,刚由苏联归国的冯玉祥率领驻五原官兵举行誓师授旗大会,宣布所部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遵奉孙中山遗嘱,进行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冯就任国民联军总司令,嗣即采纳李大钊的建议,决定入甘援陕,与北伐军会师中原。于1926年11月28日到达宁夏城(今银川),西北军原有机关报《西北民报》,五原誓师后改名《中山日报》,由国民军联军总政治部主办(共产党人刘伯坚为政治部主任)。部队到宁夏城后继续出版,宁夏历史上第一张报纸由此出现。报社社长是中共党员贾午(贾丽南),编采人员中还有中共党员马云、刘贯一、郭伯瑞等。该报四开四版石印,公开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它和驻军政治机关相互配合,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使宁夏一度出现革命热潮。宁夏的报纸一开始是以革命宣传登上历史舞台的,为报业历史写下光辉的一页。惜未及一年,形势骤变,在国民党“清党”反共之际(当时冯玉祥已加入蒋、汪反共阵营),1927年9月《中山日报》终遭查封停刊。宁夏遂又成为一无报世界。

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蒋介石对全国进行反动统治和十年内战时期。宁夏在经过一段动乱之后,1929年7月,革命军人吉鸿昌取代门致中,出任宁夏省主席。他忧国爱民,励精图治,提出反对内战,安定民生;实行兵工政策,开发西北;枪口决不对内等三项主张。为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他迅即在宁夏城创办了《宁夏醒报》。这是由宁夏省创办的第一张本省报纸,四开四版铅印,它又成为宁夏第一张铅印报纸,冯晓渔任总编辑。该报除登政府文告外,还辟有“读者来函”专栏,发表群众对地方行政措施提出的批评建议,具有较强烈的民主色彩。这年10月中旬,吉鸿昌奉调离职前往陕西,《宁夏醒报》随之停刊。

继《宁夏醒报》而起的是《宁夏民国日报》,这是宁夏出版时间最长(解放前)的报纸。由于史料佚失,这份报纸创刊时的情况已不甚了解。根据多方面判断,它大约创刊于1929年11月或12月,四开一张,铅印。1932年8月,马鸿逵受蒋介石任命当了宁夏省主席,从此集党权、军权、政权于一身,使宁夏在此后17年间成为独裁专制的马家天下。也在这一年,《宁夏民国日报》归刚成立的国民党宁夏省党部主办。从此,该报进入了遍布全国的国民党党报网络。首任社长为陈光中,次年马鸿逵派其十五路军政治部的张荣绶担任社长(任职十二年)。直到1949年,这份报纸一直是宁夏报刊的主干。

《宁夏民国日报》是国民党在30年代初开始,着意将党报向中西部发展之际出现的。据许晚成编的《全国报刊社调查录》统计,至1936年一共出版党报三种,期发数共2 400份。除这三种党报外,当时宁夏别无其他报刊。1935年创办的《贺兰》半月刊是宁夏出现的第一份期刊,它也应是三家党报之一。另一家党报是1932年创刊的《宁夏省政府公报》,办刊宗旨是:“颂法令,宣达政情”。初为周刊,后改旬刊,再改月刊,十六开铅印。《全国期刊联合目录》存目中,已见到1932年5日出版的第6期,1941年4月30日出版的第131期。当时的宁夏虽然是国民党党报的一统天下,但其出版数量不仅落后于发达地区,也比不上邻近的偏远省份,如甘肃有党报15份,青海也有5份。这些国民党党报政治上效忠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宣传上制造舆论一律。(www.xing528.com)

宁夏本就闭塞,信息难通,外地的报刊甚少流入,马鸿逵的新闻专制政策使这一情况更趋严重,只是天津大公报》在1930年以后曾在银川设立分销馆,在市面上可以买到这份报纸。可是在一些县里想及时阅读《大公报》还是不易,如中卫县“县党部民众书报阅览室中,仅有厚厚灰尘蒙盖下的几本旧书,除宁夏、甘肃两省党部办的民国日报各有一份外,只有一年前的天津大公报两张”(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大公报》的新闻已变成旧闻了。外地记者也很少来这里采访,1935年起,由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和西安事变的发生,包括宁夏在内的西北地区受到新闻界的关注,著名记者范长江曾两次来宁夏采访,所写报道,传向全国。

自《宁夏醒报》停刊,马鸿逵主宰宁夏以后,报刊的革命宣传在这里遂告中断。1935年红军西征解放了宁夏的盐池,豫旺两县及当时属于甘肃的海原、固原两县部分地区,建立了四个县级的红色政权。红军当时是否在这里办过小报,苦无材料查明,不过这里的人民已能看到从陕北传过来的《红色中华》等革命报刊了;盐池县还可以看到1937年以后出版的《新中华报》和陕甘宁边区三边地委机关报《三边报》。这为宁夏的报业史写下了不平凡的一页。

由于多种原因,这里一向只有党、政、军办报,尚没有民办报刊,马鸿逵实行全面专制后,这一趋向就更为严重了。宁夏的民办报刊是由就学外地的本省爱国青年开始出版的,最为活跃的是宁夏就学北平的进步学生,他们人数众多,1928年8月成立了“宁夏留平学生会”,组织“读书会”,学习马列主义,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他们于1931年2月在北平创办了油印的《银光》月刊,自筹经费,并获得省内人士捐助。刊物强调“唤起全宁睡民,改造阴恶环境”(见雷启霖执笔的《刊头语》),宣传抗日救亡,揭露军阀、官僚的恶政。“九一八事变”后主持刊物的“学生会”,参加了“反帝大同盟”,刊物的爱国宣传作用进一步发挥。宁夏的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纷纷致函、投稿表示主持,但却引起反动统治的仇视,马鸿逵声称“宁夏留平学生会”是共产组织,《银光》是赤色刊物,明令禁止在宁夏发行,该刊遂于1933年改名《宁夏曙光》。马鸿逵又勾结国民党北平市党部,于1935年1月将“学生会”二十余人逮捕。1936年刊物再改名《塞北》,其时环境日益险恶,只出一期便于年底被迫停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