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疆近代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新疆近代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0年3月25日,冯创办了新疆出版的第一份近代报纸《伊犁白话报》。《伊犁白话报》给消息闭塞的新疆地区带来时代的活力,也给沉闷的封建专制体制带来民主和文明的曙光。[3]在《伊犁白话报》的宣传鼓动下,新军中不少人加入同盟会,少数民族中的先进分子,也积极支持革命,伊犁在新疆地区率先光复,与冯特民等革命志士倡办《伊犁白话报》的出色贡献是分不开的。

新疆近代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清朝末年国力衰微,新疆处于沙俄虎视眈眈的窥视之下,当时伊犁将军长庚对编练新军十分热心,分别从北洋和南洋各营中招募入疆新军。1908年初,革命党人杨缵绪升任标统,奉命率新军官佐643名西上伊犁,革命党人冯特民等数十人也随军进入新疆。冯特民(1883-1913),原名超,又名一,字远村,又字惕庵,笔名鲜民,湖北江夏人。曾游学国外,1905年参加日知会,被选为评议员。同年夏接办《楚报》,因揭露湖广总督张之洞英国秘密签订粤汉铁路借款合同,被军警追捕。后秘密赴日,于1906年2月加入同盟会,归国后组织湖北同盟会支部,任主盟人。因参与萍浏醴起义,失败后被清军追捕,在武汉难以存身,适逢杨缵绪奉命率队出关,驻防伊犁,遂改名为冯特民,联络革命党人多名随军西出阳关

1908年7月冯特民抵达伊犁后,任混成协书记官,建立伊犁同盟会,担任该组织的领导人。他发展了伊犁将军署文案黄心斋、绥定知府贺家栋、管库黄立中、参谋处李梦彪、教习张维直等多人加入同盟会。1910年3月25日(宣统二年二月二十五日),冯创办了新疆出版的第一份近代报纸《伊犁白话报》。报馆设在惠远城(今霍城县)北大街。冯特民担任主笔,革命党人郑方鲁(湖南长沙人)、李梦彪(陕西洵阳人)和张维直(陕西临潼人)等为协助编辑。当地汉族知识分子吴光荣,回族知识分子韩玉书等充任访员,提供当地新闻。冯特民也常到伊犁交涉局长李钟麟处,了解和转抄国内外新闻。由于该报内容相当丰富,文字也通俗易懂,深受群众欢迎。

《伊犁白话报》先出版汉文版,后又出版满、蒙、维文版,均为日报。汉文报是四开小报,用铅字排版印刷,其他文字报纸采用油印。由此可见,《伊犁白话报》是冯特民团结了五湖四海的汉、满、蒙、回、维吾尔等各族进步知识分子共同创办的。该报资金同人自筹,也常常有人为报馆捐助经费,甚至一位不识字的老人祁存元也订了一份《伊犁白话报》,交给宁远城关帝庙门前的说书人,请他每天向群众说讲。《伊犁白话报》的发行范围也很广,它的派报处和代派处在新疆境内的,有惠远、宁远(今伊宁)、绥定、霍尔果斯(老霍城)、迪化、塔城等地,在全国各地的有北京爱国报馆、天津大公报馆、上海时报馆、汉口中西报馆等。(www.xing528.com)

《伊犁白话报》虽是革命党人所办,但考虑到当时新疆的形势和驻防军人的处境,不便公然提倡革命,主要是通过揭露时弊和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事实,激发人们的爱国情绪和要求变革的决心,以合法的内容和形式,暗中传播革命的思想。《伊犁白话报》给消息闭塞的新疆地区带来时代的活力,也给沉闷的封建专制体制带来民主和文明的曙光。当时人们评述《伊犁白话报》道:“关于国计民弊,公益公害之事,语言痛切。实足以振聩起聋,开通民智”,“鼓吹地方文明,开导边氓智识,联络上下声气,化除种族界限,种种利益,真是指不胜指。”[3]在《伊犁白话报》的宣传鼓动下,新军中不少人加入同盟会,少数民族中的先进分子,也积极支持革命,伊犁在新疆地区率先光复,与冯特民等革命志士倡办《伊犁白话报》的出色贡献是分不开的。

正当伊犁的革命气氛日益浓郁之际,清廷调志锐任伊犁将军。在此之前,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至伊犁,人心浮动。志锐为了稳定阵脚,于1911年11月15日履任之后,即勒令停办《伊犁白话报》。该报自创办至被迫停刊,持续出版了一年零七八个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