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学术单元的新框架:多维度标签构建研究

基于学术单元的新框架:多维度标签构建研究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545年,欧洲出现了第一部正式的分类法——《万象图书分类法》。1876年,杜威根据这部分类法,编成了著名的杜威分类法。1885年第二版杜威分类法发表,名为“十进分类法及相关索引”。1929年,日本人森清发表《日本十进分类法》,体系模仿展开式分类法,标记模仿杜威十进分类法。1933年,印度人阮冈纳赞发表《冒号分类法》,提出了分面组配分类法的新思想,虽然使用其分类法的图书馆很少,但其分类思想影响巨大。

基于学术单元的新框架:多维度标签构建研究

中国第一个图书分类目录是汉代刘向、刘歆所编定的《七略》。《七略》是图书目录,而不是分类法,但该目录是按一个分类体系来编定的,除了作为序说的“辑略”外,其他六略是六个大类,分别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又分为38个小类,这可以看作分类法的起始。到了三国魏,郑默编《中经》,后荀勖又将《中经》改编为《新簿》,将图书分为四类,甲部为六艺和小学,乙部为诸子,丙部为史记,丁部为诗赋图赞。晋代李充又将乙、丙两部内容互换,奠定了后世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的基础。此后,除了个别目录,如王俭《七志》、任昉《五部目录》、阮孝绪《七录》、郑樵《通志・艺文略》等使用其他分类法外,大部分综合图书均采用四部分类法。也就是说,四部分类法成为综合图书最主要的分类方法。七略、四部的分类方法都属于列举式的体系分类法。

欧洲方面,传说“在公元前260至240年间,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卡利马考斯曾编制类似分类法的东西,他把资料按著者划分为六大部类。”[10]

1277至1294年间,日本《本朝书籍目录》问世,这是日本最早的图书目录,按主题划分为20个大类。

1545年,欧洲出现了第一部正式的分类法——《万象图书分类法》。关于这部图书分类法的作者有两说,杜定友称是德国人吉士纳[11],史永元称是瑞士学者给斯玛。《万象图书分类法》分为四大部,分别为字学、数学、修养、高等学科,四大部又分为21个大类,250多个小类。

19世纪以后,欧洲的图书分类学进入了一个较蓬勃的发展时期,出现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分类法。1810年,法国布鲁纳编定《法国分类法》,分为五大部,分别为神学、法学、科学艺术文学历史。1864年再版时,该分类法修订为11000个子目。

1826年,俄国莫斯科大学图书馆馆长赖斯发表分类法,分为神的和人的两大部。1834年,俄国喀山大学图书馆馆长费特也发表一个分类法,分为实业、军事法律政治、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哲学、神学、历史、艺术十大类。

1859年,英国学者爱德华在其《图书馆文集》中,扩充了法国学者布鲁纳的《法国分类法》,增加了政治与商业、丛刊两个大类。

1870年,美国圣路易斯公共图书馆馆长威廉・哈利斯发表了《圣路易图书馆分类法》,分为科学、美术、历史三大部类100多个类目。1876年,杜威根据这部分类法,编成了著名的杜威分类法。杜威编定的分类法第一版名为“图书馆图书小册编目排架用的分类法及主题索引”,分为三级1000类,用三位数字标识所有类目。1885年第二版杜威分类法发表,名为“十进分类法及相关索引”。1951年第十五版发表,正式定名为“杜威十进图书分类法”。

杜威十进分类法虽然非常有名,但由于数字只有十个,其大类最多也只能有十个。1891年,克脱编定了《展开分类法》,该分类法用英文字母作标记,分为26类,且都用字母作为小类。虽然英文字母有26个,这大大增加了同级类目的数量,但当到六、七级类目时,六七个字母为快速排序带来了困难。190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根据展开法与十进法,编成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该分类法只用两个字母,字母之后改用数字标记,其数字是用数序编排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世界上最大型的列举式分类法,分20个大类,其类表有29个分册。

1906年,英国人布朗编定了《主题分类法》,以集中不同角度上的同一主题为特点,提出了主题分类的新理论。《主题分类法》后改名为《适应分类法》,它用26个字母为基本大类,字母之后用三位数字十进制,用小数点之后1~9为助记符号。

1907年,比利时人保罗・奥特勒和亨利・拉・冯特努开始编制一个国际通用文献分类表。在征得杜威同意后,他们在杜威法上逐类增补,出版了第一版(法文版),称为“国际文献目录手册”。1927—1933年出版了第二版,改名为“国际十进分类法(UDC)”。UDC是西方使用最广泛的图书分类法之一。

1910年,美国人别利士发表《书目分类法》,分为哲学、自然科学、生物科学人类科学和图书学五大部类。用三个字母作类码,用数字及小写字母作助记符号。

1929年,日本人森清发表《日本十进分类法》,体系模仿展开式分类法,标记模仿杜威十进分类法。

1933年,印度人阮冈纳赞发表《冒号分类法》(CC),提出了分面组配分类法的新思想,虽然使用其分类法的图书馆很少,但其分类思想影响巨大。阮冈纳赞去世前,完整出版了第六版《冒号分类法》。(www.xing528.com)

1935年,英国人布利斯发表《书目分类法》,这个分类法不仅适合图书排架,而且可以供标题目录、联合目录及其他特种书目用。

1948年,苏联开始编制社会主义分类法,并于1951年公布了基本类表草案,于1955年公布了修订草案。1961年,该分类法正式出版,定名为“图书书目分类法”,分25卷30分册,供大型综合性科学图书馆和专业馆编制分类目录使用。1970—1972年其简表,共五卷。1977年其大众版出版,供小型公共图书馆使用。

1961年,英国人赖德发表《国际分类法(试行版)》,该分类法以《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为基础,是吸取了其他书目分类法优点的、极为详尽的书目分类法。

综观上述分类法,使用较为广泛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分类法主要有:

(1)《杜威十进分类法》(DC);

(2)《展开分类法》(EC);

(3)《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C);

(4)《国际十进分类法》(UDC);

(5)《主题分类法》(SC);

(6)《冒号分类法》(CC);

(7)《书目分类法》(BC)。

印度图书馆学专家阮冈纳赞在《〈冒号分类法〉第七版(1971):预告》一文中,对上述几种主要的综合性(通用性)分类法做过分析,并将其划分成六种类型:①纯粹列举式的类表,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②准列举式的类表,如《杜威十进分类法》;③准分面的类表,如《国际十进分类法》、布利斯《书目用图书分类法》;④完全的但是不灵活的分面类表,如《冒号分类法》的第一、二、三版;⑤准自由分面的类表,如《冒号分类法》的第四、五、六版;⑥自由分面的分类表,如《冒号分类法》的第七版。[12]将上述六种类型归总可以发现,阮冈纳赞其实将分类法分成了两个大类目,即列举式分类法(体系分类法)和分面分类法。

在中国,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类法是《中图法》和《科图法》,两者都是列举式的分类法,即体系分类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