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21 法治观察第二辑:云南大象北迁引发网民云观象热潮

2021 法治观察第二辑:云南大象北迁引发网民云观象热潮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云南当地政府部门以及多方力量的跟随庇护下,15头大象一路畅通北上、悠闲漫步,持续掀起一股境内外“云观象”热潮。起初,象群每经一处,都会引发“骚动”。

2021 法治观察第二辑:云南大象北迁引发网民云观象热潮

2021年上半年,一群被称作“断鼻家族”的野生亚洲象因一场数百公里的“长途旅行”而意外走红全球。在云南当地政府部门以及多方力量的跟随庇护下,15头大象一路畅通北上、悠闲漫步,持续掀起一股境内外“云观象”热潮。

一、云南野生象群持续北迁带火舆论

1.媒体报道云南野象群北迁现象吸引关注

2021年3月25日,据央视国际频道等媒体报道,自2020年3月离开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且游荡已1年之久的17头野生亚洲象——“断鼻家族”象群日前进入普洱市宁洱村大搞破坏,糟蹋村民粮食、偷吃玉米,破坏房屋等,所幸预警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当地政府已介入追踪监测。4月16日,新华社再度报道称,17头大象从普洱市墨江县进入玉溪市元江县,这是有监测数据以来野象群首次进入元江县境内。象群此番不同以往的迁移动向引发关注。有网民喊话“快给迷路的大象们送张地图!”“一路向北的兄弟们玩够了吗?赶紧回家!”

2.象群接连“走村串寨”引发安全话题讨论

此后,象群继续向北挺进,不断引发网民关注:4月24日,象群中的2头象返回普洱墨江县,其余15头继续一路往北;5月16日到18日,象群首次进入红河州在农田觅食;5月24日到27日,象群迁徙到玉溪市峨山县附近活动;5月29日起,象群朝着昆明市区逼近,并于6月2日抵达昆明市晋宁区地界,徘徊至6月7日左右;到6月10日,象群小范围迂回迁移,持续在玉溪市易门县活动,其中1头独象离群5天,一切平安。起初,象群每经一处,都会引发“骚动”。但很快,当地群众在政府部门的安抚指导下,情绪逐渐从恐慌到平稳,他们按照官方建议的方式采取拦设路障、留足吃喝、离开住所等方式科学避险,降低经济损失,避免人员伤亡,效果显著。而对于网民关心的象群造成的经济损失问题,云南银保监局回应表示,云南省已启动了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定损赔付工作,保费由省级财政全额支付,此举获得大量网民点赞。

3.境内媒体全方位报道推动讨论热度触顶 

舆论场上,《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中国新闻周刊》等中央媒体,川观新闻等地方媒体,“@云南发布”“@昆明发布”“@保山政法”等政务官微,以及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种社交媒体用户以不同形式表达关注,网民关注热情被彻底激发。主流媒体方面,不论是“15头‘周游列国’的野象群在红河境内最新动态”“云南象群跋涉千里正向昆明进发”这样有关象群行进轨迹的宏观报道,还是“15头大象进村,村民楼顶彻夜未眠用拖拉机堵门”“小象睡觉实力演绎蹬鼻子上脸”“两只母象打架一象劝和”“大象踩死两只鸡,吃掉200公斤玉米,沿途损失近700万”等细节报道,象群活动、村民应对以及网民反应,都被媒体刻画得栩栩如生。微博平台中,“@央视频”“@都市时报”等媒体开通直播,吸引数百万网民竞相观看,有关象群北迁的话题讨论更是屡屡冲上热搜,“#离群大象从白天玩到晚上#”“#小象耍赖不走被大象一鼻子推起#”“#云南大象会不会吃到毒蘑菇#”等30余个微话题阅读量累计超35亿次。目前,象群北上的脚步仍然未停,舆论对它们的关注也在继续。截至2021年6月10日12时,境内相关媒体报道超66万篇,微博超282万条,相关视频近12.5万条。

二、境内外舆论热议大象“奇幻之旅”

这场以亚洲象为主角的奇幻冒险犹如一部纪录片,大象或萌或憨的瞬间给网民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云观象”热潮。

主流媒体侧重解读人象和谐共处的积极意义。媒体普遍认为,大象迁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极为美好的象征意义。如新华社评论文章称:“古语‘太平有象’寄托着人们对世界太平、万物和谐的美好愿望。科学合理地化解‘人象冲突’,让大象早日有‘家’可安,吉‘象’的寓意才能成为现实。”部分自媒体把象群旅行画面做成动画片、vlog等多种形式,在社交媒体中广泛传播,不少网民直呼“每日必看‘断鼻家族’系列剧”。对此,《北京青年报》评论称“野生大象的迁徙让世界了解更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专业科普力量加入话题带动网民理性思考。对于公众关切的“象群北上原因及其去向”“大象北迁是否与西双版纳生态恶化相关”等问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严旬、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等专家表示,这次象群北迁更倾向于是一次罕见的突发事件,可能是当前生态环境改善,而象群首领经验不足,才出现了迷路状况,而将来象群也将会回到其出发的地方。此外,一些科普类自媒体还主动承担起释疑解惑的责任。比如,对于“为何不把大象麻醉后再运回家”这一网民建议,“@博物杂志”解释称,这样的方式实际操作起来很难,象群体型巨大且处于群居状态,一旦被冒犯会向人类发起攻击从而发生危险等。

在社交媒体推动下,“断鼻家族”更是冲出国门,成了全球舆论场的“新宠”。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媒体毫不吝惜表达对大象的喜爱,称“中国游荡的象群成为国际明星”,同时也高度肯定中国对野生动物保护所取得的成绩,认为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生活在中国境内的亚洲象数量已经有了大幅增加。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30分钟的专辑,详细介绍象群以及它们沿途所经城市,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并没有像野生动物园那样设置障拦墙,大象一家出门不会被拦住,中国政府对迁徙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境外社交媒体方面,《云南日报》在多语种账号发布的象群“旅行日记”,吸引超50万外国网民成为“追象族”;在推特和YouTube上,无数外国网民被象群的各种滑稽动作圈粉,特别是2只幼象滑进了灌溉水渠获同伴救助、小象躺在象群中间睡觉等视频点击量超2亿次。(www.xing528.com)

三、大象北迁事件传播特征解析

1.人象和谐共生契合中国传统文化观和现代生态文明理念

几千年来,大象一直因其美好吉祥的寓意而受到中国百姓喜爱,而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本质,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存在状态。随着和谐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政府部门宣传的野生动物保护观念已初见成效,人象冲突事件明显减少。大象北上事件传递出的精神内涵,恰好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万物平等”等朴素思想,以及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高度契合。公众乐于看到人与大象和谐共处,是此次舆情传播的重要的大众心理基础。据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统计,“人象平安”“和谐”等描述在各类媒体报道中被反复突出,“美好”“宁静”“开心”“期待”“保护”等正面词汇成为传播高频词。象群所及之处,在“竹林漫步、阳光淋浴、树下乘凉”,周围群众为象群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整个舆论场呈现出一派宁静和谐的美好氛围,正如评论所称:“这才是人类真正‘象’往的生活。”

2.互联网媒体语境下跨境传播成“美丽中国”宣传名片 

大象迁移本身是一件极为正常的自然事件,但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媒体语境下,大象却意外成为此次新闻传播中的主角,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和文化载体,其影响力不容小觑。长久以来,我国都在积极致力于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打破境外舆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此次象群北迁事件,恰恰是以最经济的模式、最柔性化的渠道、以最易令人接受的方式,将中国形象传播出去。于是,透过野象群一路北上,全世界不仅看到了边陲云南的繁华、西双版纳的沿途美景,还看到了中国生态的向好、对物种生命的尊重,更看到了中国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这种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带给境外网民以极大震撼,就连一向苛责中国的境外媒体也摘下了有色眼镜,纷纷肯定、赞美中国动物保护得力。同时,象群北迁带来的“明星效应”也吸引大批外媒记者奔赴云南实地探访,大象漫步的过程也是向全世界传播生态保护观念和展示中国发展的过程,成为打造中国形象的最佳名片。

3.政府部门有序组织、设置议程引导舆论走向

在整个象群北迁过程中,当地政府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进行有序科学引导,对此次议题传播无疑起到重要引导作用,官方行动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磅内容。比如,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用无人机不间断监测象群活动轨迹;玉溪政府通过高音喇叭、手机App、短信、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将亚洲象可能肇事的信息通知到位等。当地政府还组织部署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人员、森林武警部队官兵、野生大象专家和地方群众组合成强大保障和诱返阵容,运用先进的监测预警系统全天候监控,第一时间告诫大家远离,一边解决沿途受损群众经济补偿,一边制定拦截和引导方案,有效保证民众人身安全。另外,公安等多个部门积极发挥自身媒介优势拓宽传播渠道,一面动态发布象群活动影像,保证公众获取信息的通畅,一面及时普及野生动物保护、如何自保规避风险等法律知识。同时,当地政府积极回应网民的做法也赢得好感。6月1日,有网民通过信箱向云南省林业草原局提出建议,称“可在滇池以南平坝地区建设大型围栏诱惑象群,在普洱地区选择食物较为丰富的平坝建立新围栏”等,以“麻醉大象、放归自然”,获局长回复“已转专家参阅”,风趣幽默的互动笑翻网民。可以发现,舆情传播过程看似在说大象,实则政府部门一直隐身于媒体报道中,其积极作为与表态不仅框定整个舆情传播的主要框架,还很大程度上主导了媒体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的效果,牢牢把握住了舆论传播主动权。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此次主流媒体以大象北迁事件为传播素材,通过客观真实的叙事手法,以及丰富的传播渠道,进一步加深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也有利于塑造我国的海外形象,是一起卓富成效的宣传范例。

不过,这次象群北迁事件透露出的两点舆论风向需要关注。首先,虽然舆论普遍表达了对大象的喜爱之情,但象群进入人类居住区域始终是件极其危险的事情。2020年8月,象群游荡到云南澜沧时就曾致1人死亡。近日,部分网红博主更是为了追逐流量、博眼球炒作不惜前往野象出没地进行拍摄直播,产生巨大安全隐患。因此,媒体报道时不宜将此事过度浪漫化、娱乐化,以免对网民产生认知误导。其次,大象大范围北迁虽属小概率事件,但仍折射出当前野生动物保护治理上的一些难题,比如环境保护和承载量之间的矛盾、环境气候变化与生物习性改变之间的矛盾等。政府部门还需以舆情为工作导向,从根源上寻找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用法治手段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保驾护航,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观察时间截至2021年6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