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哈尼族迁徙古歌:北迁南逃,悲欲绝!

云南哈尼族迁徙古歌:北迁南逃,悲欲绝!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歌唱述哈尼族祖先诞生在努玛阿美地方,后因人口的增多和他族的侵略,被迫从北方迁到南方。古歌唱述哈尼族回标、科德和塔迁三个支系的迁徙历史。(阿罗)迁徙悲歌(二)哈尼族迁徙古歌。同妈阿朗湖泊众多,冷热分明,但天灾人祸不断发生,住了一段时间后,人们又迁徙到南通朗。英雄死后,阿卡人有的留下,有的继续迁徙。迁徙的阿卡人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加滇朗。

云南哈尼族迁徙古歌:北迁南逃,悲欲绝!

哈尼阿培聪坡坡 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古歌唱述远古的时候,天神杀牛补天地,剩下一节粗大的牛骨头,变成了北方一座由红黑两色石头堆积而成的高山,名叫“虎尼虎那”。高山两侧各淌着一股大水,哈尼族祖先就诞生在大水里,后来上了岸。哈尼的始祖母是塔婆,她从头发、额头、鼻梁、嘴唇、胸肩、手脚、脚趾甲里生出了人,这些人就是如今生活在高山、半山、山脚、平坝的各族祖先。哈尼人特别得到塔婆的爱护,生在她的肚脐眼里,所以哈尼人居住在半山的凹塘(山凹)里。祖先们以采集果实为生,并学会了用火。后因食物减少,顺水迁徙到南方的什虽湖边,在那里,他们学会了把野生动物驯化家养,于是有了马、牛、羊、猪、鸡,同时开始了原始农业的耕作。后因山林失火,他们又南迁到住着稻作民族阿撮(傣族)的嘎鲁嘎则地方,接着又南迁到了惹罗普楚,成为稻作农耕民族,安寨定居,形成了强大的部落民族。由于瘟疫流行,哈尼的祖先不得不离开惹罗普楚,但是他们把这里称为“哈尼苏嘎惹罗普楚”,意为“哈尼族最富庶的惹罗大寨”。接着他们南迁到两河汇流的水中平原诺马阿美(今四川省雅砻江、安宁河流域),那里成为哈尼人安居的家园。但是异族入侵,哈尼人又相继迁到两个大湖之滨的色厄作娘(今洱海地区)和谷哈密查(今昆明地区),在谷哈密查又和异族发生战争,失败后,经那妥(今通海地区)、石七(今石屏地区),南渡红河,深入哀牢山腹地,居住繁衍至今。朱小和唱述,史军超、杨叔孔搜集记录,卢朝贵翻译,史军超整理。1986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哈尼阿培聪坡坡》单行本,32开,227页,5 900余行。(史军超)

祖先迁徙歌 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族聚居区。古歌唱述哈尼族祖先诞生在努玛阿美地方,后因人口的增多和他族的侵略,被迫从北方迁到南方。“哈尼梯田里的稻谷,它的繁衍地在秧田里,哈尼人的诞生地,是在美丽富饶的努玛阿美。”祖先耶沙的后代往南迁徙,每到一地都记下木刻标号。祖先曾落脚过谷哈(今昆明)地方,拉迤(今元江)是哈尼人开辟的坝子,曾建有哈尼人的大寨子。从那里再往南迁,才搬到红河县。李书周唱述,白学光搜集记录。文稿由云南民族艺术研究所白学光保存,16开,4页,96行。(白学光)

哈尼先祖过江来 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聚居区。古歌唱述哈尼族从遥远的北方迁徙到红河南岸的艰辛历程。相传,在那遥远的北方,有一条名叫诺马的河流,那里是哈尼人最先生长的地方,是母亲生下第一个孩子的地方,是父亲给第一个孩子埋衣包的地方,是第一颗种子下种的地方。哈尼先祖一代一代繁衍,一代一代歌唱诺马故乡。诺马河上突然飞来乌云,闯进的强人像凶残的虎豹,诺马河里血水滚滚,美丽的家园被摧毁了。哈尼兄弟姐妹身背吃奶的婴儿,手牵能走路的娃娃,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迁徙的队伍来到色隅,来到谷哈,又来到通海,好地方那罗普处、建水、蒙自,祖先们也都住过了,先祖不愿在那些地方久留,终于渡过了滚滚的红河,进入了哀牢山茫茫的老林,来到了哈卡、皮甲、大黑弓才定居了下来。卢万明唱述,杨笛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5页,26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阿罗

迁徙悲歌 (一)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哈尼族聚居区。古歌唱述哈尼族回标、科德和塔迁三个支系的迁徙历史。歌中唱道:“回标、科德和塔迁,是雅尼心目中的豪杰……回标、科德和塔迁啊,率领着十万雅尼,在悬崖上跋涉,在丛林中闯荡。回标是鸠为的先祖,科德是吉坐的先祖,塔迁是木达的先祖。三个兄弟结伴远行,三个部落一起迁徙。”先祖来到河边,“傣族阿爸鸣起猎枪,傣族阿妈点燃报警的火把”。三位先祖讲道理:“雅尼不是来打仗,雅尼要找安居的地方。”最后,“傣族阿爸通情理,傣族阿妈心慈悲,挂起了猎枪,熄灭了火警”。哈尼人的三位先祖忙答话:“雅尼从苦难中走来,雅尼在战乱中颠荡。雅尼不是来打仗,雅尼寻找生息的地方。要是打扰了傣家的安宁,要是妨碍了傣王的清静,就让雅尼在这江北边上,静静地安营休养生息。”傣王的大臣说:“既然不是来打仗,其他事都好商量……我们英明的傣王,会降服野蛮的强盗,也会款待和善的朋友。”先祖回标摘下腰刀,请大臣献给傣王:“如果雅尼是来打仗,就用这把腰刀,劈断我们的手臂。”傣王终被哈尼先祖感动,让哈尼人在西双版纳定居下来。车朗唱述,阿海翻译,阿流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哈尼族歌谣》,32开,31页,600余行,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阿罗)

迁徙悲歌 (二)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聚居区。古歌唱述哈尼族诞生在“红麦岸夺然干朗”,那时人鬼是一家。人鬼分家后,人们在首领的带领下,去寻找理想的居所。他们先找到了山清水秀的麦朗,在麦朗住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天气太炎热,人畜不断死亡,只好又迁徙到同妈阿朗。同妈阿朗湖泊众多,冷热分明,但天灾人祸不断发生,住了一段时间后,人们又迁徙到南通朗。在南通朗,人们从狗尾巴上获得了谷种,懂得了播种,吃到了喷香的米饭。但南通朗神鬼多,战乱多,人们又踏上了迁徙的路途,来到了南朗。在南朗,人们盖起土房,撒下谷种,饲养牲畜。但是过了几年,豺狼虎豹闯进寨子吃人,人们又继续迁徙,来到了习培朗,并建起了村寨。但寨与寨之间冲突不断,后来出现了一个英雄,他团结了各村寨。英雄死后,阿卡人有的留下,有的继续迁徙。迁徙的阿卡人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加滇朗。加滇朗土地肥沃,山清水秀,阿卡人在这里建起了上万人的大寨子。许多年后,阿卡人又开始分裂,各支系首领带着本支系不断南迁,有的到了红河,有的到了墨江、元江、思茅,有的到了西双版纳,有的又从西双版纳迁到缅甸、泰国、老挝等国家。佚名讲述,高和搜集翻译整理。收入《吴奔米奔》,32开,22页,561行,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版。(朱继英)

尼雅嘎赞嘎 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哈尼族聚居区。由于哈尼族居住的地域不同,各地的方言有差异,这部迁徙史诗也有不同的版本,如《雅尼雅嘎赞嘎》、《雅尼雅赞嘎嘎》、《雅尼雅航嘎嘎》、《雅尼雅谱坡坡》等,但唱述的内容基本一致。《雅尼雅嘎赞嘎》由雅尼雅的祖先、开辟加滇、加滇的衰落、邦纠继位、迁徙的悲歌、到了景洪坝、从出走到定居共七章组成,唱述了雅尼雅(哈尼族支系)的祖先从达河达哈朗到西双版纳的迁徙历史。迁徙路线经过上勐乌、广景、达戈、澜沧江、景兰、曼尾、下勐乌、勐约、纳米赞加、南坡、南弄、农养、农朗等地,迁徙过程中涉及阿培松米窝、追汤帕、杰勒勒春、天俄俄康、沙俄俄别、阿罗俄戈、梅优优仕、木斗然优斗查、交邦邦玛、追玛辉标、阿交科德、达哈达迁、唯墨罗恰等众多历史人物。批二唱述,施达、阿海记录翻译整理。收入《雅尼雅嘎赞嘎》,32开,243页,7 200余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黄荣生)

迁徙 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全歌分准备迁徙、告别山寨、渡江南移三节。古歌首先唱述准备迁徙的过程:“金子要带着走,银子要拿着去,贝壳要带着走。背着五谷籽种走,禽畜粮种要带齐。”在告别山寨一节中,唱述了哈尼的三个祖先带着子孙儿女迁徙的大致方向。东边是祖先区衣寨,中间是祖先莫作寨,西边是祖先仰资寨。哈尼祖先离乡往南走时,三个祖先分三路,区衣带着子孙儿女,向着山清水秀的地方走;莫作带着子孙儿女,朝着能开田种地的地方走;仰资带着子孙儿女,向着名山大川走。第三小节唱述迁徙的队伍来到红河北岸后,被滚滚的江水拦住了去路,由好心的傣家人帮忙才渡过江,过江后,哈尼族找到了理想的居住地。赵呼础、赵呼周唱述,李期博记录翻译。文稿由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李期博保存,32开,26页,700余行。(李期博)

糯比人迁徙歌 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卡”调子吟唱。古歌唱述糯比人(哈尼族支系)先民或因洪灾,或因战争,被迫向南迁徙。他们来到滇池边,这里有丰饶的水草、肥沃的土地,糯比人在这里定居了一段时间。后因外族的入侵,他们又被迫南迁到石屏异龙湖畔,但因当地恶人的欺压,糯比人生活不下去,又迁到元江坝定居。在元江坝,他们开垦了大量的水田和棉花地,种一年的粮食够吃三年,终于过上了美好的日子,元江坝成了糯比人的乐园。杨伙吉唱述,倪伟顺译,宋自华记录。收入《哈尼族古歌集》,32开,8页,170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2002年编印。(宋自华)

觉初、觉车、觉麻迁徙歌 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古歌唱述哈尼族祖先觉初、觉车、觉麻三兄弟迁徙的历程。哈尼族祖先觉初、觉车、觉麻三兄弟,居住在拉杀的一个好地方,那里地盘的二分之一是哈尼族的。后来社会动荡,他们离开了拉杀,去寻找新的居住地。但是每到一地,他们都觉得不理想。不知过了多少年月,三兄弟在迁徙途中失散了。接着,古歌用了很大的篇幅描述三兄弟互相寻找的过程。王坡龙唱述,李期博记录整理。文稿由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李期博保存,16开,26页,500余行。(李期博)

搬迁歌 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用“依舍厄”调子吟唱。古歌唱述哈尼族白宏人的搬迁史。古时候,白宏人过着四处游历的生活,他们赶着猪鸡到处走,赶着牛羊到处放,来到努玛阿美地方就定居了下来。但由于恶人的侵犯,他们被迫迁徙到滇池边。后来,别的部族来争夺他们的地盘,他们又被迫迁徙到开远、建水,又从建水分十二路迁徙,四路朝东走,八路向西南行。最后,迁到元江坝的人们才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李四义唱译,宋自华记录。收入《哈尼族古歌集》,32开,12页,256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2002年编印。(宋自华)(www.xing528.com)

那妥密查 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古歌唱述哈尼族先祖从谷哈密查(昆明)撤离后,女英雄戚姒然密派出许多人马四处寻找适合哈尼人居住的地方。有人从南边回来报告说,那妥地方很好,三座大山围住宽平的大坝,山脚有一潭碧绿的湖水,正好可以开田种谷。戚姒然密立即派人去选好神山,埋下神石,栽下划界的石标,去的人还栽下了哈尼族出名的烟种,只等大队人马来到就可以品尝。但是,当哈尼族的大队人马来到的时候,人人身疲力竭,灰尘满面,老年人就说那妥不是个好地方。这时来了一群手艺人,哈尼人就把那妥让给了他们,再去找新的家园。临走时,哈尼人把最饱最壮的烟种播在了那妥的土地上,并教会那些手艺人栽烟吸烟的技术,所以,直到今天,那妥(今通海)的烟草都是最甜最香的。朱小和唱述,史军超、卢朝贵、杨叔孔搜集翻译整理。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3页,70行。(史军超)

纳罗普楚 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歌名为哈尼语音译,意为“黑山大寨”。古歌唱述哈尼人在南迁途中,来到石七(今石屏)地方,这里的大山光秃秃,远望像一堆黑炭,但是勤劳勇敢的哈尼人通过辛勤劳动,把这里建成了美丽富饶的家乡。哈尼人在石七最出名的寨子是纳罗普楚(今石屏哈尼大寨)。石七原来有个蒲尼(古代族群)头人,他起初慑于哈尼的势力不敢不让哈尼人在那里安家立寨,后来他见哈尼族越来越壮大,就害怕了,从谷哈密查请来军队攻打哈尼人,石七地方展开了大战。哈尼人死伤很多,为了保存力量,女英雄戚姒然密决定把哈尼人化整为零向四处疏散,于是,石七的七千哈尼人就在纳罗普楚举行分寨仪式。在高高的纳罗山头,哈尼人最后一次杀牛祭神。七十个大贝玛坐在高位上,七千哈尼人一齐跪下来,发誓今后不论走到哪里,都要把哈尼人的古规古礼继承下去,不论去到何方,都不忘纳罗普楚是所有哈尼寨子的亲娘。此后,哈尼人就像大水一样流向四面八方。朱小和唱述,史军超、卢朝贵、杨叔孔搜集翻译整理。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9页,230行。(史军超)

普嘎纳嘎 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古歌唱述哈尼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努玛阿美的土地像大猪一样肥美,“一颗芋头发九蓬,一碗芝麻收九升,一把秧苗一背谷,房子头上公鸡叫,寨脚田边鸭子闹,好山好水姑娘俏,男女成双人兴旺”,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但是,因一桩哈尼姑娘嫁给外族人的姻缘,引起了地盘的纠纷。后来通过比赛决定去留,哈尼人输了,地盘被外族人占去了,哈尼人只好踏上了漫长的迁徙路程。经过千辛万苦,哈尼人才来到了滇南哀牢山区,重新找到了自己的落脚处。赵呼础、赵呼周唱述,李期博记录翻译。文稿由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李期博保存,32开,64页,1 700余行。(李期博)

刹勒勒本本 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歌名为哈尼语音译,意为“狩猎的起源”。古歌唱述远古的时候,哈尼祖先居住在什虽地方,这是一个极为优美富饶的山场,在高高的密林里,长着双角的马鹿成群奔跑,张着大嘴的老虎凶猛地在树林里捕食,刺猬带着小儿在野芭蕉林里找食,箐鸡和竹鸡的叫声此起彼伏,不爱高飞的白鹇在林间草地上跳舞,披着黄毛的龙子雀在大树上做窝,河湾里出没着金色的大鱼,马屎一样的螺蛳在泥里盖着它们的土屋,哈尼先祖在这里开始以打猎为生,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这里再好也开不出大田,地方再宽也栽不出好吃的稻谷,哈尼先祖于是离开这里向南迁徙。杨批斗唱述,卢朝贵翻译,史军超、杨叔孔搜集整理。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4页,170余行。(史军超)

佐甸密查 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古歌唱述哈尼先祖在诺马阿美战败后南迁,一路上被腊伯人追赶堵截。在距色厄不远的地方,哈尼大头人扎纳阿波为避免腊伯人的追堵,把哈尼人按家支分成三队,让他们向三个方向前进,商定最后到色厄地方的佐甸山下集合。经过千难万险,他率领的一队终于来到佐甸山下。他们安好寨子开好大田,还是不见其他两队人马。他派人四处寻找,回来的人报告说,在前面很远的地方找到了哈尼弟兄的脚印,只是脚印里已经灌满了清水,也找到了弟兄们留下的灰堆,灰堆已结成了灰饼。这两队弟兄从此再也找不到了。扎纳阿波率领的全体哈尼人在佐甸山下痛哭了七天七夜,他们发誓,不管今后去到哪里,子孙后代都要寻找失散的哈尼弟兄。走在前面失散了的弟兄就是今居住在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的哈尼人,他们称居住在红河地区的哈尼人为“嘎堵哈尼”,就是“落在后头的哈尼”。朱小和唱述,史军超、卢朝贵、杨叔孔搜集翻译整理。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8页,200余行。(史军超)

普亚德亚佐亚 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此歌是著名迁徙古歌《哈尼阿培聪坡坡》的姊妹篇,接着《哈尼阿培聪坡坡》的历史进程,着重唱述哈尼先祖在女英雄戚姒然密带领下开发红河南岸哀牢山区的事迹。歌词大意是:哈尼族从谷哈密查撤离后,来到石七地方,兴建了著名的纳罗普楚大寨。然而历史再次重演,谷哈密查的蒲尼人(古代族群)尾随而来,并用花言巧语诱惑哈尼人。戚姒然密深感哈尼人宽厚的本性不足以抵御蒲尼人的贪欲和奸诈,决定带领哈尼人向红河流域迁徙。他们先来到芒轰(今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芒耗),又到下游的梨树坝。从石七分出来的三队人马,一队前往元江,一队去了康合(今墨江一带),一队在戚姒然密带领下渡过红河,开发了尼阿多这个有名的哈尼人居住地。为了广泛占领地盘,哈尼人又再分队。一队在头人楚依带领下,上溯红河成为今天红河县境内哈尼族的祖先;一队在头人尼阿多的带领下,沿藤条江进入洛孔,成为今天绿春县境内哈尼族的祖先;一队在戚姒然密的儿子卢威带领下来到罗美,成为今天元阳、金平交界地区哈尼族的祖先。朱小和唱述,史军超、卢朝贵搜集记录。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125页,2 500余行。(史军超)

汗交交本本 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歌名为哈尼语音译,意为“人类的起源”。古歌唱述远古的时候,在色隅以北的欧什山上,觉多和多娜两位始祖繁衍了人类。世上的土地有七块,他们生下的七个儿子各住一方。蒲尼(古代族群)的祖先是“召来”(一种动物),哈尼的祖先是“血娜”(一种鸟),尼苏(彝族)的祖先是“尤先”和“龙鼠玛”(两种动物),阿撮(傣族)的祖先是“同推”和“篾西玛”(两种红尾雀),他们共同居住在一个“冒黄水的大海边”。后因地盘分得不匀,大家打起架来,哈尼人敌不过对手的大刀长矛,才南迁到王虽各努地方。罗哈牛唱述,卢朝贵翻译,史军超、杨叔孔搜集整理。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2页,75行。(史军超)

哈尼苏嘎惹罗普楚 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歌名为哈尼语音译,意为“哈尼族最富庶的惹罗大寨”。古歌唱述哈尼先祖从遥远的北方迁徙到一个山洼平地时,那里下起了倾盆大雨,他们就把这里叫做“惹罗”(即雨水充足的地方),在这里第一次建起了大寨,把这里称为“惹罗普楚”(惹罗大寨)。哈尼先祖在这里第一次开出了大田,进行稻作农耕,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并建立了安寨定居、开田种谷的一整套古规古礼,如立三颗贝壳选寨址、拖狗划界、立神山神林、祭寨神,建立头人、祭司、工匠三位一体的社会管理结构等等。惹罗普楚成了哈尼人亡魂必然归返的祖先大寨,成为一个神圣的祖灵之地。歌中唱道:“老牛忘不了它的脚迹,白鹇忘不了它找食的草场,麂子忘不了它出生的岩洞,哈尼忘不了惹罗——那头一回安寨定居的地方!惹罗是哈尼的亲娘!”朱小和唱述,史军超、卢朝贵、杨叔孔搜集翻译整理。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14页,260行。(史军超)

大雁领去的地方 哈尼族迁徙古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古歌唱述哈尼先祖从惹罗普楚出来以后,到处寻找适合开田种谷的好地。有一天,他们遇见一只金亮亮的足足有蘑菇房那样大的大雁,大雁受了伤,先祖就拿出最后一个饭团,又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包住它的伤口,终于治好了它的伤。大雁为了报答先祖的恩情,就变成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翅膀变成两条河,身子变成河中间的平原,哈尼先祖就把这里建设成了美好的家园。朱小和唱述,史军超、卢朝贵、杨叔孔搜集翻译整理。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4页,110行。(史军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