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族祖先来源:云南大理迁徙的历史证据

白族祖先来源:云南大理迁徙的历史证据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澧水流域白族祖先是南宋末年从云南大理迁来的。兀良合台遂在云南省组建了一支“寸白军”。白族始迁祖谷均万生有谷正魁、谷正灏、谷正岐三子。澧水流域现存谷、王、钟诸姓祠堂、寺庙和碑文等文物古迹证明白族是从云南大理迁来的。

白族祖先来源:云南大理迁徙的历史证据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澧水流域白族祖先是南宋末年从云南大理迁来的。据《白族简史》和《云南各族古代史略》载:南宋末年,蒙哥继承蒙古汗位。为了统一全国,元宪宗派遣军队从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向南宋进攻。由于长江天险,久攻不下,只好采用迂回包抄战略。令皇弟忽必烈和蒙古名将兀良合台率领大军从上都(今河北省承德市)出发,经山西、陕西、四川,渡金沙江至云南,于宋宝祐元年(1253年)攻下大理国都城,设置云南行省大理路,并且利用大理原国王段兴智父子充当向导,平服其他部落。后来,忽必烈率领主力还师北上,留下兀良合台等将士镇守云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蒙哥令皇弟忽必烈带领一路人马挥师南下,经河北、河南直攻湖北,一路由蒙哥亲自率领,经山西、湖北,攻打四川,令大将兀良合台率军从云南、广西,直捣潭州(今长沙市)。兀良合台遂在云南省组建了一支“寸白军”。其中,绝大部分是白族人,由大理原国王段兴智叔父段福率领,随兀良合台的三千精锐骑兵征战。经过奋战,攻下潭州(今长沙市)、岳州(今岳阳市)等地。听说忽必烈军正围鄂州(今武汉市),遣使联络,渡江北上。其时,蒙哥汗在四川攻打钓鱼城,不幸战死。忽必烈闻讯,速返上都,承袭蒙古汗位。元世祖忽必烈对拥有重兵的兀良合台极不放心,于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下令让兀良合台就地遣散“寸白军”。其中,一部分返回云南省,一部分流落长江流域。至元七年(1270年),驻守江西省宁州(今修水县)、高安县的谷均万、王朋凯和钟千一等“寸白军”人“溯长江、渡洞庭、漫津澧、落慈邑”,来到鸟坪(今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廖坪村)、麦地坪狐狸溪、芙蓉桥、马合口等地,解甲归田,定居下来。当年,这里人烟稀少,尚未开发。他们“插草为标、指手不界”,故有“谷家錾子岩,王家覆锅岩,钟家狮子岩”之说。从此,澧水流域有了白族先民。他们的后裔以耕读为本,艰苦创业,生息繁衍,被称为“民家人”。据九经堂《谷氏族谱》载:“(谷)均万公,自江西,溯长江,渡洞庭,漫津澧,步慈阳。”白族始迁祖谷均万生有谷正魁、谷正灏、谷正岐三子。谷正魁生谷景铭、谷景春、谷景泰,谷景铭生谷永和、谷永胜、谷永忠、谷永暹四子。谷永和及其子孙谷子进、谷文聪先后任明代锦衣卫中所指挥、校尉。桑植县《王氏族谱》亦载:“吾祖王氏系(始迁祖王)朋凯公之后,发迹桑植。”王朋凯生王应福,二世祖王应福生王汝龙和王海龙二子,王海龙迁居海龙坪(在今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据慈利县象市镇《钟氏族谱》载:“我始(始迁)祖(钟)千一公……携妻子诸弟分徙楚地。”钟千一长子钟应时生思聪、思明、思智、思慧四子,钟思慧在潘家廊“守祖遗”。钟千一次子钟应宿徙居慈利县城西创业。1984年,大庸县民委恢复了教子垭、桥头、兴隆等乡谷均万、王鹏凯、钟千一后裔2240人的白族成分。1987年,慈利县委统战部为零溪、零阳、岩泊渡、象市等乡(镇)白族钟姓、谷姓1690人办理了白族成分证明。澧水流域现存谷、王、钟诸姓祠堂寺庙碑文等文物古迹证明白族是从云南大理迁来的。如桑植县梅家桥钟氏祠堂记载:“遗滇池,衍宗系,飞鸿舞鹤贻谟远;落楚天,光祖范,高山流水世泽长。”正门对联为:“源苍山,落鱼龟,义让经堂羡麦地;根滇池,更回龙,德昭知音倚文山。”梅家桥钟姓三世祖钟思慧墓志铭记述了“挈家来楚”的过程。芙蓉桥谷氏祠堂亦载:“吾祖先多见多闻褒承经库传千里,我本主有灵有感稳坐滥船渡众生。”官地坪镇谷氏支祠联为:“天山逸民家声远,大宋义士世泽长。”芙蓉桥白族乡“覆锅岩”王氏家庙对联为:“起西南,寄江西,溯长江,渡洞庭,漫津澧,落慈邑,业创千秋,永久勿替;抵南楚,匿患难,竖草标,辟阡陌,力争扎,思广益,宗衍八支,长延流芳。”该乡王姓四世祖王世源墓志铭记述了落籍“覆锅”的经过。(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