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岩》:监狱之花带来的希望和关怀

《红岩》:监狱之花带来的希望和关怀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监狱之花”的诞生,给暗无天日的牢房带来了一抹阳光。“监狱之花”这个小生命的诞生,无疑更加坚定了战士们舍生取义的决心,因为希望就在身边,她代表着新中国的光明大道就在前方。“监狱之花”诞生之后,尽管没有享受到生身母亲温暖的呵护,但有数十个“母亲”“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常人无法做到,甚至想起来都毛骨悚然的事情,“监狱之花”的父母以及其他心怀祖国解放、遭受酷刑的革命者,却可以做到。

《红岩》:监狱之花带来的希望和关怀

“监狱之花”的诞生,给暗无天日的牢房带来了一抹阳光。

朦胧中,一声尖锐的啼声惊醒了许云峰,接着从女牢传出来一阵阵乳婴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降生在战斗的环境里。新的生命,总是鲜活的存在。许云峰和渣滓洞楼上楼下的狱友们充满了喜悦,相互传递着充满激情的低语。他们感到新生命带来的新鲜血液、跳跃的脉搏以及振奋人心的希望。当询问是男是女时,女室的回答如此诗意:“是一朵花!”

的确,这一朵绽放光彩的花,让人们仿佛看到那张笑盈盈的脸,看到人性的纯洁,看到无限光明的未来。对于长期关押、身无自由的人,她的降生,给人以信心和希望。“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与“义”的抉择,一定会成为横亘在普通人心头的艰难选择。然而,这些被关押许久,在严刑拷打下仍坚强站立着的战士,为选择“义”而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肉体折磨。“监狱之花”这个小生命的诞生,无疑更加坚定了战士们舍生取义的决心,因为希望就在身边,她代表着新中国的光明大道就在前方。

“监狱之花”诞生之后,尽管没有享受到生身母亲温暖的呵护,但有数十个“母亲”“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她的尿布也许只是一些破布毯撕成的布条,然而那是仅有的可以做尿布的物品,上面的斑斑血迹闪烁着坚强的意志,饱含着狱友们的无私关怀。

小家伙是幸福的。这个女婴,眼睛大大的,泪汪汪的,在集体悼念龙光华的追悼会场,在怀中的她,第一次见到阳光,她本能地张望着天空,眼睛不停地转动。她第一次见到阳光,也由此见到了那些疼爱着她、抚育着她的长辈微笑的面颊和温暖的眼神。(www.xing528.com)

“监狱之花”的父母,正是这样的有着温暖眼神的人。他们不仅温暖,而且坚毅。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身份,唯一的信息是“从昆明押来的”。不愿意透露姓名以及案情的他们,机警沉稳。就是在临终前,当李青竹问孩子母亲的名字时,得到的回答是“我是共产党员”。这是一句让人感动得热泪翻滚的回答!江姐眼中的泪水滴落下来,落在了乳婴圆圆的脸蛋上。“共产党员”是他们最好的名字,当大家打开孩子父亲遗留下的字条时,感动瞬间变成了无比的力量。依稀可辨的字迹:“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舍生取义是革命党人的信仰,下一代是他们的希望。当崇高的理想遭遇破坏性的摧毁,当革命者的身体力行历经极端性的危难时,考验的是坚韧,是持久力,是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改革尚且不易,革命更是艰难。“抛头颅、洒热血”,听起来只是简短的六个字,却如此艰苦卓绝。试想:在同样情境之下,换作自己,是否可以抛下最为珍贵的生命,是否可以忍受剧痛?常人无法做到,甚至想起来都毛骨悚然的事情,“监狱之花”的父母以及其他心怀祖国解放、遭受酷刑的革命者,却可以做到。《孟子》中有云:“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一个人,当心中怀揣的志向重于生命时,就不会苟且偷生;当所憎恶的事情重于死亡时,就不会害怕死亡。革命者志存高远,为劳苦大众的解放牺牲自己,还为新一代的幸福生活忍受苦难。

这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其实是中国人内在的品格。无论何种身份、年龄大小、学识高低,心怀仁义之心,并与从事的事业价值趋同时,就会从内心追寻并执着地坚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代代的新生力量生活在前辈铺就的康庄大道上,凭着活力与朝气,以及新思想与创造力,他们一定会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坚守前辈遗留下来的品质,并且坚定地走下去。

因为,希望就在前方,只要一刻不停地走下去,一定能够迎接胜利的曙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