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朝至大铜钱的行用类钱币简介

元朝至大铜钱的行用类钱币简介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至大”一词作为改朝换代时的年号,自有其人与因由。所以自元世祖忽必烈当朝以来,直到元武宗海山的至大之年,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史志中从未见有元朝铸钱的记载。“元武宗(海山)至大三年初行钱法,立资国院,泉货监以领之,其钱文曰至大通宝者,一文准大银钞一厘”。我有三枚至大铜钱,现分“通宝”和“元宝”记述如下。上述三枚至大铜钱,虽然大小不同,“通”“元”有别,但是均为行用类之钱,是元武宗海山当朝的年号钱。

元朝至大铜钱的行用类钱币简介

用“至大”一词作为改朝换代时的年号,自有其人与因由。元武宗海山大德“十一年(1307)春成宗死,拥兵南还,继皇帝位于上都。封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仁宗)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身死传侄。次年(1308),改元至大。至大二年(1309)……始行至大铜钱……在位五年”。

元代的货币制度是以钞币为本位,钱币已被贬为货物,只能称钱,不能为币。所以自元世祖忽必烈当朝以来,直到元武宗海山的至大之年,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史志中从未见有元朝铸钱的记载。“元武宗(海山)至大三年(1310)初行钱法,立资国院,泉货监以领之,其钱文曰至大通宝者,一文准大银钞一厘”。这是有元一代最早见有铸钱的记载。

我有三枚至大铜钱,现分“通宝”和“元宝”记述如下。

(一)至大通宝平钱。

钱为铜质,铸制良好,面背肉好具周郭。古钱的表面布满黑褐色的锈蚀,再未见有其他色泽的锈蚀。

钱径为2.6厘米,穿径为0.7厘米,郭厚为0.11厘米;重为5.5克。

四钱文的排序为直读。钱文书体为真书体,端庄大气。钱文的结体,只有“大”字的顶端与穿郭相接。其他三钱文,既不连轮也不接郭。

背文光素。(附:钱拓A)

(二)至大通宝平钱。

钱为铜质,铸制精良,面背肉好具周郭。古钱的表面布有墨绿色的锈迹。在郭线与钱文的顶部,显露出铜红色的光泽。郭线与字口峻整,地张坦平。

钱径为2.4厘米,穿径为0.6厘米,郭厚为0.11厘米;重为4.3克。

四钱文的排序为直读。钱文书体为真书体,端庄大气。钱文的结体,只有“大”字的顶端与穿郭相接。其他三字,既不连轮也不接郭。(www.xing528.com)

背文光素。(附:钱拓B)

(三)至大元宝小钱。

钱为铜质,铸制良好,面背肉好具周郭。古钱的表面,布有灰褐色的锈蚀。在钱文的字根处,见有少许的草绿色锈迹。在周郭与钱文的表面,略露有铜红色的光泽。

钱径为1.8厘米,穿径为0.4厘米,郭厚为0.1厘米;重为1.8克。

四钱文的排序为直读。钱文书体为真书体,端庄规整。钱文结体,“大”字的顶端与穿郭相连。“元”字的第二横笔画,与周郭连接。“至”字和“宝”字,既不连轮也不接郭。只是“宝”字的宝盖下方为“玉”字,如同现在的简化字

背文光素。(附:钱拓C)

上述三枚至大铜钱,虽然大小不同,“通”“元”有别,但是均为行用类之钱,是元武宗海山当朝的年号钱。

注释:

①《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元武宗》。

②《元史》志第四十二·食货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