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学基础:组织与管理的内涵

管理学基础:组织与管理的内涵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理始于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寓于组织之中,因而,要全面、准确地掌握管理的内涵,首先应该对组织有基本的认识。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载体,也就是说,管理不可能独立于组织而单独存在。具体而言,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的性质是人从事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1)管理的科学性。2)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学基础:组织与管理的内涵

1.管理的概念

管理古已有之,但长期以来人们对管理的理解不尽相同。其中,最通俗的一种解释就是将管理界定为“管人”和“理事”,即对一定范围内的人员和事物进行安排与处理。尽管这种字面意义上的解释颇为精练,但难以严格地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管理始于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寓于组织之中,因而,要全面、准确地掌握管理的内涵,首先应该对组织有基本的认识。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载体,也就是说,管理不可能独立于组织而单独存在。

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具体而言,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的性质是人从事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知识链接

“管”字,可以分解为竹和官。竹代表文化、知识,有范围;官象征权力。管可理解为通过文化和权力来管理。

“理”字可以分解为王和里。王象征权威;里指老虎脊背上长短相交、有规律地分布的花纹,引申为事物的规律。理可理解为深入事物的里面,掌握事物的规律,就有权威。

管理就是在掌握一定知识和文化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管辖范围内,运用权力深入事物内部,研究事物发展规律,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管理的科学性。管理作为一项活动,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归纳总结出了一系列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管理实践,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这些管理理论和方法,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验证和丰富。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它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

2)管理的艺术性。管理活动虽然可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规律,但由于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包括突发性、偶然性的因素,这些因素复杂多变,单靠管理理论和方法是不能够进行有效管理的。管理者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地把管理知识与具体的管理活动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满意的管理效果。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管理活动除依靠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要求管理者既要注重管理理论的学习,又要灵活地运用管理理论。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是实现成功管理的一项重要保证。

★管理故事

小明起床

小明上学经常迟到,原因是晚上很晚才睡,早上起不来。爸爸每天早上6点半提醒小明起床,每次爸爸都会粗暴地推开门,大声说“起床啦,起床啦,再不起要迟到啦”。头几次小明还能起床,久而久之,小明对这种枯燥的行为感到厌烦,就是不起床。爸爸打了小明,更是让小明产生强烈的抵抗心理。(www.xing528.com)

对此,小明的妈妈换了一种方法,每天用不同的音乐唤醒小明,小明每天都带着兴奋的心情在想:明天起床时会放什么音乐呢?这样,就把抵触情绪转移到了好奇上来。从此,小明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

管理启示:要管理好下属当然是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否则,对方就不会服从。但要取得最好的效果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使对方心服口服,使管理更加有效。这就是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2)管理的双重性。管理的双重性是指在协作劳动中,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要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合理组织生产力的管理功能。管理的这一属性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中各个方面能配合协调,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客观要求。因此,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无关,由自然属性所产生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是通用的、具有共性的。

2)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管理的这一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表现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下,管理思想、管理目标乃至管理手段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使管理具有特殊性。管理的社会属性往往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明显的政治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存在于所有的社会经济形态中,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不因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管理是进行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而且,管理的自然属性决定了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的特征。现代科学管理存在着共同规律与趋势,这为我们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管理的社会属性告诉我们,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它与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相关。因此,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应当有区别、有选择地加以引进和运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管理实践。

★管理故事

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大家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到20米。但第二天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了,所以,他们决定将高度加到30米。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忘记关门的话!”

管理启示:管理者不从根源上寻找原因,仅凭主观臆断,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3.管理的意义

(1)组织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组织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组织成员在加入组织后,组织为其提供用于实现组织目标的资源或手段,使组织成员能够完成的任务远超于个人所能及的范围,而且组织成员在推动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也能促进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但在缺乏管理的情形下,组织成员所制定的具体目标和行动计划具有多样性,有些目标和计划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因此,需要通过管理对组织成员的各种活动进行安排,以减少冲突和混乱,促进组织成员围绕共同目标付出努力。管理作为一种活动在组织中是一直存在并发展着的。

(2)资源的稀缺使管理活动成为必要。人类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要而言,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存在的资源总量总是相对不足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绝对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每个组织和个人在其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所能获取的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整个社会能用于生产的资源也是有限的。管理的过程是对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构建分配模式与协调机制的过程。对现代社会而言,每一个组织都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协调,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组织的有限资源得到有效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