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意思表示的分类及其法定要素

意思表示的分类及其法定要素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发表的载体作为分类标准,可分为明示和默示两种形式。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法典》第140条第2款规定,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上述情形都属法定沉默意思表示的形式。向相对当事人作的意思表示,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如要约与承诺、债务免除、合同解除、授予代理权等。

意思表示的分类及其法定要素

(一)明示和默示

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所以民事法律行为形式,就是意思表示形式。《民法典》第140条规定,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即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发表的载体作为分类标准,可分为明示和默示两种形式。区分明示与默示的法律意义,在于若非法律特别规定,以民事法律行为处分权利的,须经当事人明示始得成立。

1.明示

明示是使用直接语汇实施的表示行为,除常见的口头语言、文字、表情语汇外,还包括依习惯使用的特定形体语汇,如举手招呼出租汽车,即表示有租用该车之意。

(1)口头形式。

(2)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的特点是繁难不便,但却有郑重庄严和“白纸黑字,铁案如山”的优点。

书面形式又分一般书面形式和公证、登记等特别书面形式。公证形式即以公证书对民事法律行为加以证明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除法定必须公证的以外,是否办理公证,应依当事人意思决定。

登记则是国家主管行政机关对于民事主体资格和物权变动等事实通过实质审查,予以确认并在专门登记簿上加以登录的管理手段。设立法人和个体工商户、取得和变更不动产物权、结婚等民事法律行为,依法必须登记。凡法定登记行为,只有依法完成登记才能发生效力。

2.默示

默示形式是含蓄或者间接表达意思的方式。默示所包含的意思,他人不能直接把握,而要通过推理手段才能理解。因此,默示形式只有在有法律规定或交易习惯允许时才被使用。按默示时的作为和不作为又可划分为:

(1)推定。即行为人用语言外的可推知含义的作为间接表达内心意思的默示行为。所谓可推知,是从该行为中,一般人能够容易地推知其意思的内容。例如租赁合同届满,承租人继续交付租金并为出租人接受,便可推知其表示要延展租赁期间。

(2)沉默。即行为人依法或者依约以不作为间接表达内心意思的默示行为。不作为即缄默、沉默不语。

民法通则》第66条规定了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但《民法典》实施后此情形仍视为同意就需要认真研究。《民法典》第171条第2款规定,无权代理情形下,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根据该规定,被代理人知道无权代理情形的时间节点是在相对人通知之后,而《民法通则》第66条规定的情形不仅包括了相对人通知之后知道的情形,还包括在无权代理人一开始行为之时就已经知道的情形。如果被代理人一开始就知道代理人没有获得授权而为代理行为的,是否应当认定为其同意进而认定代理行为有效?《民法典》第140条第2款规定,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显然我们无法得出“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是一种交易习惯的结论。此种情形法律未作明确规定,更谈不上当事人的约定,因此此种情形不应再视为被代理人同意。(www.xing528.com)

另外,《民法典》第145条第2款规定的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法典》第1124条第2款规定受遗赠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上述情形都属法定沉默意思表示的形式。

此外,当事人可以约定以沉默作为意思表示。

(二)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依其是否以向相对人实施为要件,划分为有相对人的表示与无相对人的表示。

向相对当事人作的意思表示,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如要约与承诺、债务免除、合同解除、授予代理权等。意思表示有相对人时,如果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有传递的在途时间,则该意思表示以到达相对人时生效。

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如遗嘱、捐助行为等,类似“自说自话”,该意思表示自完成时生效。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划分:

1.对特定人的表示和对不特定人的表示

须以特定人为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是对特定人的表示,例如承诺、允许、撤销等;无需向特定人实施的意思表示是对不特定人的表示,例如悬赏广告等。区分的意义在于须以特定人为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对于非特定人不生效。

2.对话表示和非对话表示

有相对人的双方表示,依其相对人是否处于可同步受领和直接交换意思表示的状态,而划分为对话表示和非对话表示。口头或者打电话直接订立合同是对话表示;相反,通过信函交往或者经使者传达而订立合同,则属非对话表示。

区分的意义在于,非对话表示,意思表示有在途时间,而对话意思表示则无,法律对两者何时生效、撤回的规定不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