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涧道情:陕北榆林最壮观的过大年活动

清涧道情:陕北榆林最壮观的过大年活动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清涧过大年,最不容错过的精彩是清涧道情。清涧县2004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道情之乡”,清涧道情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清涧人唱道情,才是正宗味儿。近年来,清涧县高度重视清涧道情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涌现出了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白明理等为代表的道情优秀人物和一大批道情演唱爱好者。2017年春节,清涧秀延河畔,被当地人称为大空梁山的山脚,一个天然形成的巨型广场上,那场千人道情比赛至今让观众难以忘怀。

清涧道情:陕北榆林最壮观的过大年活动

清涧,陕北榆林最南缘的一个县,也是路遥故乡。在这里,毛泽东主席面对北国风光的万千气象,吟出千古绝唱《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早在新石器时期,清涧的土地上就有先民生息,先秦时被称为“全秦要户”。清涧的历史非常悠久显赫,北魏年间境内设朔方县,唐贞观年间筑宽州城,宋康定元年改宽州为“青涧”,明洪武四年(1371)改青涧为清涧。清涧的名字里,有淙淙流水,秀延河温婉流过清涧,缠缠绵绵。清涧因石板闻名于世,在陕北,流传最广的谚语就是“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作为县内一宝,清涧石板表面平整,色泽青蓝,薄厚均匀,机构细腻,质地坚硬,吴伯箫、贺敬之贾平凹等文坛巨匠都曾为之撰文赋诗,赞不绝口。贾平凹在文中讲道:“那一切建筑,似乎从来没有砖和瓦的概念:墙是石板砌的,顶是石板盖的,门是石板拱的,窗台是石板压的,那厕所,那台阶,那院地,那篱笆,全是石板的。”走进清涧县城,就像进入刻在青石板上的一幅民俗版画。青石板上雕琢着故事,雕琢成城市的广场、街道、小桥、围栏,亮瓦瓦的泛着青光。

悠久的历史让清涧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被陕西省文化厅授予“陕西省民间文化之乡”。

在清涧过大年,满城文化竞璀璨,不可错过的“年度大戏”红火上演。秀延河盛着陕北人的热情、盛着丰厚的陕北文化盛宴,用最浓烈的陕北风迎接四海宾朋。

千人道情唱大风

精彩节目开演了,锣鼓响,秧歌起,数支秧歌队齐登场,一时天地动容。陕北秧歌素以粗犷豪放为要,伴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秧歌手们更是如鱼得水,扭出风格,扭出豪迈,扭出陕北人的风采。秧歌队还会每年进行会演,搞一次技艺大比拼,人们纷纷拿出绝活,谐趣的大头娃娃、让人捧腹的骑毛驴“小媳妇”、技艺精湛的跑旱船、惊险的狮子拱绣球……每一场精彩表演都迎来游客的称赞。(www.xing528.com)

在清涧过大年,最不容错过的精彩是清涧道情。陕北道情最早出现于清涧县东解家沟的玄武村。与当地民歌结合,并吸收了眉户、秧歌的艺术成分,形成了清涧道情。每年春节的道情戏,是清涧数百年来最具特色的民间活动,在过去,村与村的道情、秧歌班子经常要进行下帖和还帖式的相互邀请演出活动,当地称为闹红火。清涧县2004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道情之乡”,清涧道情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清涧人唱道情,才是正宗味儿。唱道情是当地老百姓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人们用道情抒情,用道情解忧。近年来,清涧县高度重视清涧道情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涌现出了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白明理等为代表的道情优秀人物和一大批道情演唱爱好者。

2017年春节,清涧秀延河畔,被当地人称为大空梁山的山脚,一个天然形成的巨型广场上,那场千人道情比赛至今让观众难以忘怀。作为陕北榆林过大年系列活动南部主会场,清涧乡间的优秀道情班子集中在一起进行竞技,一场原生态听觉盛宴隆重展现。22支道情队的壮观队伍,满山满川的悠扬歌声,让如潮的观众群情振奋,连呼“陕北榆林过大年,就是过瘾”!千人齐唱道情的同时,百名儿童同绘石板画也引得游客纷纷驻足观看,孩童们用稚嫩的手笔绘出陕北璀璨年,绘出盛世吉祥。

在清涧过大年,有歌舞献艺,也有陕北味道让游客驻足,在舌尖上留住乡愁,让游客吃出陕北鲜,吃出陕北风情。不少外地游客惊叹于清涧煎饼的色泽如雪、薄似蝉翼、入口绵软,感叹于勤劳的陕北人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仍然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用巧手在不多的食材中制出这样的美食

也许只有在清涧过年,才能让人在纷繁的都市生活中感到解脱,感到浓浓的年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