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互联网金融:去监管推动去中心化快速兴起

中国互联网金融:去监管推动去中心化快速兴起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开始出现苗头,下半年表现尤其突出,2014年大热,2015年稍缓。去监管化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一个要点。过去30多年来中国人财富积累的速度很快,其中货币因素起了很大作用。中国去监管化和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去中心化的动作明显,利率市场化、刚兑打破显现趋势、风险定价开始实施。第一层是驱动层,是最底层,即去监管化和去中心化。去监管化和去中心化会带来基础设施层的一些变化。

中国互联网金融:去监管推动去中心化快速兴起

2013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开始出现苗头,下半年表现尤其突出,2014年大热,2015年稍缓。IDG资本经过很多教训、花了很多钱,特别是2014年上半年投了很多项目之后,总结出两个词来概括互联网金融的驱动因素:“去监管化”和“去中心化”。

互联网技术是推动传统领域提升的很重要的驱动因素。互联网本身就是去中心化的技术,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从2010年底就在硅谷开始改造传统行业。无论是O2O、B2B,还是互联网金融,趋势都很明显。去监管化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一个要点。金融在中国是一个高度监管的行业,涉及牌照、资质等条件,因此长期以来没有太多创业机会,更没有系统级的大规模机会。美国的去监管化或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都在进行,完成了去监管化的过程,金融危机之后反而开始强监管。这30年多间诞生了很多新型金融公司,如家信理财。那时没有太多的互联网因素去叠加,但也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华尔街投行。中国的金融机构在竞争力和创新方面都比较弱,而美国的传统金融机构面临高度竞争。相比之下,中国金融可能有后发优势,会再通过改革释放一些红利而使得中国赶上美国。过去30多年来中国人财富积累的速度很快,其中货币因素起了很大作用。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会一定程度上反作用到金融领域,对理财端产生很大拉动。

2013年下半年开始,整个中国金融的改革趋势明显。中国去监管化和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去中心化的动作明显,利率市场化、刚兑打破显现趋势、风险定价开始实施。两个因素同时叠加,当然就比美国来得猛、来得更快。

去监管化方面的进展表现在,P2P监管办法出台,股权众筹管理办法出台,开始发放民营银行牌照、消费金融公司牌照、第三方征信牌照,国家启动保险费率改革,取消券商指定交易,推出一码通,IPO由审批制改为注册制,取消保代,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等,本质上是在去监管化。在各个领域,无论是银行还是金融资产都在放开。

去中心化大战已经发生:P2P的“千P大战”,后余额宝时代的全民理财,投资门槛大大降低,资产端全面互联网化,移动支付带来变革(打车、红包、收单),比特币及2.0货币协议雨后春笋般出现,大数据征信和反欺诈出现,基于算法的风险资产配置平台开始出现。中国互联网金融最大的机会,还是资产互联网化,要把供应链的资产放到互联网上去,而这个机会就是传统金融机构不看好的机会。先去做,你就有机会。美国的表现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提高效率,那才意味着最大的机会。(www.xing528.com)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机会更多。互联网金融有三层大机会。第一层是驱动层,是最底层,即去监管化和去中心化。第二层是基础设施层,包括数据、风险、信用、货币。去监管化和去中心化会带来基础设施层的一些变化。第三层是应用层,是最上层,包括融资、投资、支付。基础设施层定好,才会让上层办得更好。

从底层推导,去监管化可以让数据更容易获得。以前很多数据被监管,不流动,现在逐步在放开。同样看去中心化,货币是金融最底层的东西,在中国,政策因素使得虚拟货币受限。IDG在美国投了几个虚拟货币的公司,是用协议的方式来改变整个货币的生产和流通机制。在美国,虚拟货币已经开始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做跨境支付、跨行结算等。

金融的信用体系,第三方民间机构也可以做。而且底层变好,上层也会变得很好。从融资来看,有了数据,就可以更好地对个人进行风险定价。投资就更不用说,有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尝试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为其配置合理的资产。对于支付,本身就可以产生数据,可以根据数据添加很多支付场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