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际交往语言学:别释新解的交流方法

人际交往语言学:别释新解的交流方法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交往主体为了达到某种交往目的,利用语境条件故意对话语或者某些词语的意思作出别样或者错误的解释,从而赋予话语或词语以不曾有的临时语义,这就是别释新解的交流方法。该例中小王是把“水泥路”解释为由水和泥凝固而成的路。该例中,邻居乙说的“孝子”显然不是这两个意思,而是依据交往情境对“孝子”作出的别样解释,临时赋予了“孝子”以“父母孝顺儿子”这一新内涵。

人际交往语言学:别释新解的交流方法

谭永祥发现了一种新的修辞格式叫做别解。他认为,“运用词汇、语法或修辞等手段,临时赋予一个词语以原来不曾有的新义,这种修辞手段叫做别解。”[20]把别解这种手法演绎应用到人际交往过程中就是别释新解的交流方法。交往主体为了达到某种交往目的,利用语境条件故意对话语或者某些词语的意思作出别样或者错误的解释,从而赋予话语或词语以不曾有的临时语义,这就是别释新解的交流方法。例如:

①小张:小王,你怎么了,脚上全是泥?

小王:唉,这是什么破路呀?村上的水泥路真的成了水泥路了,一下雨,到处都是泥水,走这一趟弄得全身都是泥巴。(生活实例)

②邻居甲:这几天都干啥去了,放假了也不见你,是不是旅游去了?(www.xing528.com)

邻居乙:没有,去孩子那里了。放假了,孩子没时间回来,只有我们老两口去看他了。哈哈,现在的父母都是孝子。

邻居甲:哈哈,是呀,没办法,都这样。(生活实例)

例①中,人们对“水泥路”的一般认知就是指用水泥和砂石加水搅拌后凝固而成的路。该例中小王是把“水泥路”解释为由水和泥凝固而成的路。这种解释是字面上的解释,显然是错误的解释,但却是根据说话时的语境而对“水泥路”做出的巧释妙解。例②中,按照词典解释“孝子”是指对父母孝顺的儿子或者父母死后居丧的人。该例中,邻居乙说的“孝子”显然不是这两个意思,而是依据交往情境对“孝子”作出的别样解释,临时赋予了“孝子”以“父母孝顺儿子”这一新内涵。“孝子”也由原来的偏正结构变成了动宾结构了。这两例中,交往主体都采用别解词义的方法,不仅宣泄了自己的情绪,而且带有一定程度上的调侃自嘲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