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所得税检查费用确认

企业所得税检查费用确认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税务人员对企业成本和费用的检查,应当注意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发生的期间,主要检查发生的费用是否归属于本期产品负担,影响当期利润。为了便于准确划分各项费用受益期限和摊销期限,“待摊费用”除设置总账外,还应按各项费用的发生时间和种类设置“待摊费用”明细分类账。通过对“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核,从中发现企业是否有人为调节期间生产经营成本的现象。

企业所得税检查费用确认

税务人员对企业成本和费用的检查,应当注意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发生的期间,主要检查发生的费用是否归属于本期产品负担,影响当期利润。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跨期费用,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科目进行核算,检查该科目发生的费用是否应由本期产品成本来负担。应从费用的真实性、合法性、计入成本的时间和方法进行检查,检查时应注意两点:①待摊费用应严格划清资本性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②检查预提费用计入当期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符合成本的列支范围、标准,计提金额是否正确,支付对象是否合理。与此相对应,纳税人应对纳税检查时,就应当作好如下重点科目的涉税分析:

(一)“待摊费用”科目的分析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已经支付或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期按照费用支付或发生的受益期限平均摊入生产成本,且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为了正确贯彻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原则,分行业的会计核算制度都相应地设置了“待摊费用”会计科目,便于企业准确核算应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和费用摊销的具体结果。

1.“待摊费用”科目会计核算方法

该科目主要核算企业已经发生或已经支付的应由本期及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且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预付的固定资金资产租金,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印花税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以及预付报刊订阅费用(若数额小,也可一次性列入支付期相关费用)等。“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支付的费用,贷方反映已经摊入相应期间生产成本、费用的金额,该科目的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一定期间内尚未摊销完毕的各项费用。为了便于准确划分各项费用受益期限和摊销期限,“待摊费用”除设置总账外,还应按各项费用的发生时间和种类设置“待摊费用”明细分类账。账务处理如下:

费用发生时:

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现金、现金、低值易耗品……)

费用摊销时(不包括用于非生产用途):

借: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等)

贷:待摊费用——×××

2.“待摊费用”的审核重点及审核的思路

由于“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分期摊入生产经营成本的实际摊销金额,在税收审核工作过程中,关键是确认受益期或使用期限与摊销期限是否一致;同时还应当注意对该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核,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需摊销费用的形成或来源是否真实以及费用的性质。因此,对“待摊费用”科目的审核,其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都应作为审核的重点。

3.审核“待摊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发生待摊费用时,“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与“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账户贷方发生额对应。如果与“在建工程”、“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贷方发生对应关系,则属于异常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核:(www.xing528.com)

(1)注意将非生产性费用列入“待摊费用”科目。

重点审核企业“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中是否有人为混淆成本界限的行为,是否存在将固定资产的购建支出项目列入待摊费用,从而分期摊入生产经营成本。常采取的手段是部分企业人为地将本期固定资产购建支出项目金额化整为零,分期、分批列入“待摊费用”账户进行摊销或者将基建人员的工资、基建项目领用的材料、基建项目的借款利息列入“待摊费用”等。

(2)注意将无形资产费用列入“待摊费用”科目。部分企业可能将应记入“无形资产”科目核算的无形资产受让及开发性支出费用一次性直接记入“待摊费用”科目等。

通过对“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核,从中发现企业是否有人为调节期间生产经营成本的现象。对“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实施纳税审核,应遵循“追本求源、刨根问底”的原理。

(二)“预提费用”科目的审核

预提费用的性质正好同待摊费用相反,是指预先分月计入成本、费用,但由以后月份支付的费用,主要用于利息费用支出与固定资产大修理费。该费用的预提和支付通过“预提费用”科目完成,会计分录如下:

提取预提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

贷:预提费用

实际支付时:

借:预提费用

贷:银行存款

对“预提费用”科目贷方发生额实施纳税审核,与对“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实施纳税审核相类似,也应当遵循“追本求源、刨根问底”的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