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益诉讼司法实践:发展与展望

公益诉讼司法实践:发展与展望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益诉讼,是指为了保护公共利益,由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进行审判的制度。最高法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王旭光介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审理周期要比一般的民事案件长。这类案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也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一种新型公益诉讼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公益诉讼司法实践:发展与展望

公益诉讼,是指为了保护公共利益,由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进行审判的制度。公共利益是一种介于国家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权利和秩序,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需要根据不同的语义背景具体考量。

目前,从相关报道看,我国民事公益诉讼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领域,比较典型的案例包括:“广州石榴岗河污染公益诉讼案” “塔斯曼海油轮海洋环境污染案” “贵州 ‘两湖一库’ 管理局诉贵州天峰化工有限公司环境污染纠纷案”“北京海淀区华清嘉园小区绿地环境公益诉讼案”,北大教授代表松花江受污染的鱼向中石油吉林分公司双苯厂提起的诉讼,以及 “中华环保联合会诉江苏江阴港集装箱有限公司环境污染侵权纠纷案” 等。

据中国人民大学肖建国教授的统计,2011年我国已经有40多个环保法庭,从2002年起开始受理第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71]有关资料显示,自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 《环境保护法》 施行以来,全国法院共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48件,其中民事公益诉讼45件,审结17件;行政公益诉讼3件,审结2件。比较而言,在2007年~2014年的8年中,我国法院受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数量仅为57件,行政公益诉讼为8件。最高法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王旭光介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审理周期要比一般的民事案件长。而法院为生态环境修复的需要,所做的协调工作、沟通工作,周期也比较长。王旭光还表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基本诉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求法院判定被告赔偿因污染或破坏生态的行为所造成的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失;二是要求法院判定被告限期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如果被告拒绝修复或不能够执行,同时要判定被告承担相应数额的赔偿费用,由第三方代为修复。[72](www.xing528.com)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 “新型” 的诉讼案件。例如,“3角钱” 入厕费用官司,因春运期间票价上浮的合法性而提起的诉讼,起诉电信局擅自收取代理费的案件等。这些案件之所以被称为 “新”,是因为当事人在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涉及 “公共利益”,或者,有些原告提起诉讼请求保护的权益、维护的利益,与自己没有直接的关联关系,是基于对公共利益的保护。这类案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也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一种新型公益诉讼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