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日本feudalism翻译历程揭秘

近代日本feudalism翻译历程揭秘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汉文化圈中,最早将“feudalism”译为“封建”的国家当属日本。承接近代百余年比较史学的端绪,日本封建制与西欧“feudalism”具有高度相似性的论断已成定论。学者们对此所进行的多方阐说无一不在证明着以“封建”对译“feudalism”是一项非常正确的选择。简而言之,在历史上,日本使用“封建”所指称的社会制度与欧洲使用“feudalism”所指称的社会制度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封建”与“feudalism”的对译完全发生在概念内涵相对应的基础之上。

近代日本feudalism翻译历程揭秘

在汉文化圈中,最早将“feudalism”译为“封建”的国家当属日本。而此译名在近代日本的确立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

1.译名的确立

日本学者最初将西方封建制度称为“藉土之制”,此译法或最早见于津田真一郎所译的《泰西国法论》。该书以译者在荷兰留学时所做的荷兰语笔记为底本,故当时的翻译应是以“藉土の制”对译荷兰语“feodaal”,其相应的英文为“feudalism”。不久之后,津田真一郎在不变换含义的前提之下将“藉土之制”修改为“籍土之制”。后者一经问世即获得认可,并为人所采用,进而还衍生出了“籍制”“籍土之法”等术语。[3]

在同一时期,“feudalism”的另一译名“封建”也产生了。在铃木唯一所译的《英政如何》与加藤弘之所撰的《立宪政体略》中都有将“feudalism”译为“封建”的用例。在这一时期,“封建”与“籍土”处于短暂的混用阶段。直到黑田行元著《政体新论》,二者混用阶段归于结束,译名“封建”最终确立。[4]

2.相似的封建制度

虽然相对过程比较曲折,但日本在对译“feudalism”时并未遇到太多的理论困境。这主要缘于日本与西方在政治制度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平安时代到镰仓幕府,日本陆续经历了天皇主政、摄关政治、院政政治、武人掌权几个阶段,最终在镰仓幕府时期正式进入封建时代。随后的室町幕府、江户幕府时代也都沿用了这种制度。在这几个世纪中,政府的实际首脑一直是征夷大将军。而在德川幕府时期,征夷大将军受封于天皇并统辖藩主,这种制度与周代的封建状态非常相似,以至于德川幕府及其学者常以“封建”指称其所行制度。[5] 然而,这种制度终究并不等同于周代“封土建国”的制度。所以,必须注意到,即使日本使用“封建”指称其施行的由世袭军事贵族分享权力的制度,也只是借用了汉字“封建”作为称谓,并未使用该词的周代原意。[6](www.xing528.com)

而在近代,随着西方与日本的不断接触,西方观察者与日本学者在比较本国与对方的政治制度时,都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很多的“自在性类同”。[7]作为使用“feudalism”表述日本社会制度的第一人,欧卢柯库在其著作《大君之都》中提出日本社会制度与欧洲“feudalism”具有高度的相似性。[8] 在此之后,也有日本学者敏锐地发现了二者的相似。福田德三在德国留学时即发现日本的历史与欧洲的历史在经济史层面上颇为相似,而在其著作《日本经济史》中就这种相似性进行了专门论述。

美国学者埃德温·奥·赖肖尔在其著作中将日本与西欧的社会制度进行了如下比较:[9]

12 世纪,日本的历史进程开始进一步背离东亚的发展模式,这就是封建制度的发展。在此后的7 个世纪,日本封建制度的各个发展阶段与9 世纪到15 世纪期间的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共同性不能归结为相互的影响,因为两者毫无往来。

承接近代百余年比较史学的端绪,日本封建制与西欧“feudalism”具有高度相似性的论断已成定论。学者们对此所进行的多方阐说无一不在证明着以“封建”对译“feudalism”是一项非常正确的选择。

简而言之,在历史上,日本使用“封建”所指称的社会制度与欧洲使用“feudalism”所指称的社会制度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封建”与“feudalism”的对译完全发生在概念内涵相对应的基础之上。因此,不论是西方学者还是日本学者,在对译这两个概念时都没有遇到很大的困惑。应当说,这是一种基于相似的制度事实而获得的学术层面的便利。但是,并非每一个国家和时代都如此幸运地能够享有这种便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