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观赏红楼:探索黛玉的天赋

观赏红楼:探索黛玉的天赋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大观园里,林黛玉不仅外表美,而且她的诗词才华独树一帜,深得大家的赞赏。“杏帘在望”在元妃省亲那晚,就显示出林黛玉的诗词天赋。“蕉叶覆鹿”进入大观园后,探春发起成立诗社,在给大家取别号时,展示了黛玉丰富的典故知识。她在赞扬宝钗的同时,也承认黛玉的作品非常好。

观赏红楼:探索黛玉的天赋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就是林黛玉

大观园里,林黛玉不仅外表美,而且她的诗词才华独树一帜,深得大家的赞赏。在香菱学诗那一部分里,我们看到了林黛玉对诗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话虽不多,但能抓住要点。

“杏帘在望”

在元妃省亲那晚,就显示出林黛玉的诗词天赋。那次,林黛玉先只是应付式地胡乱做了一首五言律诗就得到了元妃的肯定:重视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在贾宝玉抄写三首诗词时,她早已替宝玉写下了第四首《杏帘在望》,并且宝玉认为这首赛过自己的十倍。元妃也称赞这首《杏帘在望》比宝玉所做的前三首要好很多。

“蕉叶覆鹿”

进入大观园后,探春发起成立诗社,在给大家取别号时,展示了黛玉丰富的典故知识。探春自己取名“蕉下客”,大家都认为别致有趣,可是黛玉笑着说:“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原来古人有“蕉叶覆鹿”之说,蕉下客指的是鹿。在成立诗社的当日,黛玉做的诗被众人看了,都道:“这首为上”。但本次诗社的东道主李纨一心要推宝钗,说宝钗的诗“有身份”。不过她最后评论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她在赞扬宝钗的同时,也承认黛玉的作品非常好。

黛玉为魁(www.xing528.com)

诗社成立的第二日,史湘云因未参加诗社成立当天的活动,便和宝钗商量“罚”自己当一回东道主,邀请大家再聚一次,并且以菊花为题,写十二首七言律诗。大家一边赏桂花,一边喝酒吃螃蟹,等贾母走后,大观园里的哥儿姐妹就开始作诗了。只有一顿饭的功夫,十二首律诗就出来了。大家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赞不已。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十二首诗,排在前面的三首诗都是林黛玉所作,这一下,李纨不得不推崇潇湘妃子林黛玉为第一了。

悲调哀音

诗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应,林黛玉的诗自然与她的内心孤傲、悲戚相关。在诗社成立一年后的一个春天,万物更新,桃花盛开之时,林黛玉写下一篇《桃花行》。即使宝琴骗宝玉说,该诗为宝琴所作,但对黛玉诗风甚为了解的宝玉一看便知该诗是林黛玉所写,他认为宝琴“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宝玉看后,没有称赞,只有痴痴呆呆,竟要滚下泪来。

林黛玉还填了一阙词《唐多令》:“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

后来史湘云提议重整诗社,改海棠社为桃花社,黛玉为社主。但遗憾的是,桃花社也如同黛玉一样,烟消云散,留下黛玉的悲调哀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