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夯实基础

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夯实基础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读有关内容,重点关注梁惠王所“移”之民与孟子所关注的“民”的范围是否一致,措施是否一致,以及孟子的治民理念。尝试理解和评价孟子民本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夯实基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重难点字词句。

2.理解梁惠王以及孟子两人治国理念的区别。

二、设计思路

以文促言、说字解文。

三、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四、学生尝试活动设计

(一)尝试活动一:诵读

展示方式:口头展示预习结果。

同学自由朗读、齐读,选取片段朗读。

口头展示预习结果。

孟子与梁惠王两人各自的身份以及两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看课下注释)

教师点拨:简介背景。

从文题来看,孟子与梁惠王之间的对话围绕什么主题?治国的第一要义应该是治民,梁惠王的治民措施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里?而梁惠王对自己的治民措施实际效果的困惑是什么?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点拨学生,画出重难点字词,解决重难点字词)

孟子是如何评价梁惠王的治民措施的?孟子理想的治民是什么?(www.xing528.com)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点拨,画出重难点字词,解决重难点字词)

(二)尝试活动二:小组讨论

展示方式:口头展示。

小组讨论:

讨论“民”字,搭起桥梁:北宋的朱熹是如何评价梁惠王所谓的“移民移粟”政治的?你怎样理解和评价?

(引用朱熹的话,重读有关内容,重点关注梁惠王“移民移粟”政治实施的可行性与范围,以及对梁惠王的治民理念的评价)

(教师重点解释:移)

说字解文:“民”写法以及变化、字源含义。

比较主张,深究内容。

孟子的治民主张与梁惠王的治民主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重读有关内容,重点关注梁惠王所“移”之民与孟子所关注的“民”的范围是否一致,措施是否一致,以及孟子的治民理念。重点解释:养、教)

教师介绍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对“民”的看法及治民主张。

(三)尝试活动三:个体思考

展示方式:书面表达。

尝试理解和评价孟子民本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五、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