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了解古代文化可靠依据: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了解古代文化可靠依据: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是由字词组成的用来表达思想和意义的工具,其构成单位——汉字虽然历经几千年的变化,却始终未脱离古代造字的本义,对现代汉字意义的追根溯源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意义,“构成文言文系统的汉字的文化特质,汉字记载了宏伟丰富的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是现在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资料和可靠依据”。汉字的直接表义性得益于古代的造字法。

了解古代文化可靠依据: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从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对文言文的彻底否定,到现今的部分学者、教师对文言文的排斥,其所持观点无非都是从语文工具性来看,文言文这一语言系统不能够成为当今主要的交际工具。但是,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是由字词组成的用来表达思想和意义的工具,其构成单位——汉字虽然历经几千年的变化,却始终未脱离古代造字的本义,对现代汉字意义的追根溯源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意义,“构成文言文系统的汉字的文化特质,汉字记载了宏伟丰富的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是现在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资料和可靠依据”。

汉字是表意文字,具有很强的直接表义性,这在经过简化的现代汉字上已经体现得不太明显,但古文字以形表义的特点使其超越时空的限制,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汉字的直接表义性得益于古代的造字法。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对造字法做出如下解释:“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象形,是通过描摹客观实体的外形来表达字义,只勾勒其轮廓,该造字法创造之字简单形象,但这就限制了造字的范围,只能是一些指物名词,如大、月等。指事,是在象形字上加一些指示符号来表示意义,如上、下。会意,是古代汉字主要的造字方法,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这两个独体字合成的意义构成该字的意义。例如,“休”字由“人”倚靠“木”两部分组成;“伐”由“人”手拿“戈”组成,“戈”在古代是一种铁质刀具、武器,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时代。形声是用义符和音符组合起来的造字方法,如“财”由义符“贝”和音符“才”组合而成。因为在古代,货币是用贝壳做成的,所以与钱财有关的字大部分都带有义符“贝”,如“赁”“货”“贷”等。又如,甲骨文是早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在当时毫无科技信息的时代,统治者和百姓都十分迷信,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进行占卜。例如,几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打仗会不会胜利、何时生育、是否有疾病等,而这些占卜的信息都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以作为部落的档案,涵盖了天文、地理、气象、部落、农业祭祀、生产各个方面,是我们现在研究古代尤其是商周时期的语言、文字、生活、文化的最有力的资料。而且,从当时的文字状况来看,已经出现了许慎所谓的“六书”造字法,从字形、字音、字义上都有据可寻。我国古文字学家对甲骨文孜孜不倦地追寻与研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由此看来,文言文中的古文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我国古代的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制度文化。文言文教学应该积极挖掘这些潜在的珍贵文化资源,让学生在文字的海洋里体悟、感受其中的文化气息,了解古代的文化生活,从而发挥文言文在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作用。(www.xing528.com)

古文字的学习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工具性的层面上来讲,这是我们了解现代汉字的简化过程,加深对现代汉字由来的认识的一个有效途径;从人文性的层面上来讲,了解古文字背后的传统文化,加深学生的文化积淀,亦是文言文教学的积极意义。这是从文言文的构成系统上,看到文言文本身的价值。根据文化本位论的原理,我们应该对其加以还原,而对传统文化进行还原研究本就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现代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