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言文教学研究:体察文学作品体貌风格

文言文教学研究:体察文学作品体貌风格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文学作品整体感知到的感觉,如清淡、瘦劲等,就是它的体貌风格。“大体”,就是说除了形式上的辨析文体外,还可就其体貌风格入手。诸如所谓的宋词风云气少、儿女情多,以婉约为正宗这样的体貌风格,我们就可以就它的内容、用语等方面进行品析。辞一体,在体貌风格上不拘一格,但其字句讲求声律的和谐,用语气词“兮”作打缓语气,用词巧丽而带雅义,整体情气息浓郁。序跋文用语多平实,体貌风格不能一概而论。

文言文教学研究:体察文学作品体貌风格

文学作品整体感知到的感觉,如清淡、瘦劲等,就是它的体貌风格。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何如?”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文章有大体无定体,所以说在赏析时不能生搬硬套抽象的文体特点。“大体”,就是说除了形式上的辨析文体外,还可就其体貌风格入手。体貌风格,多半落于模糊性的描述,如上面提到的清淡等。它固然含糊不清,把握不实,但也不全然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风格体貌的把握可以通过内容、用语、章句、结构等方面去体会。诸如所谓的宋词风云气少、儿女情多,以婉约为正宗这样的体貌风格,我们就可以就它的内容、用语等方面进行品析。比如,“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杜甫原句直达而沉痛。晏几道化用为“今宵胜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秉烛”与“把银釭”中,后者用词富丽,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而其“犹恐”一词,更是将别后重逢犹疑梦中背后蕴含的那种绵延的相思之痛、对恋人相爱之深淋漓地表现出来,情感相对于杜甫的直达率意来说,显得细腻绵长。在章句上,也可以通过长短句、整散句来揣摩体会文章的曲调风格。比如,李华的《古战场文》全文句子多为四五字,如“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藉兮惨悴,风悲日曛”“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等,声调短促,用语凝重,沉痛地控斥了历代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上本文中展现的战声血腥、生灵涂炭的形象场面,更觉悲怆顿裂。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整散结合,短句声声掩抑,长句呜咽带泪,全文饱含作者与家人相依为命后痛失家人的深沉情感。通过这些用语、句式等的分析理解,就可以更好地欣赏作品,落实到所成为“这一篇”独特的文学艺术品析。

不同文体的语言也有体类的区别,正如曹王所谓的“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所以,对不同文体的体貌风格的体察在文言文文体教学时也很重要。史传文所谓的“微言大义”是对史传文整体的一个评价,即用语精简且不违儒家道义,尊崇正统。比如,“郑伯克段于鄢”六字,字字体现撰写者用语的慎重思考,古文观止对此有精到的评述。高中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在交代郑国被围原因及形势时,仅用字就营造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论说文重分析说理,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明显,故用语严谨、简明扼要。具体说来,是针对某一明确的问题或问题的关键,对其进行条分缕析,层层推进。比如,《六国论》中的“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整个句子是因果逻辑推理,“以”“盖”推理推断,不武断臆观,最后“故”得出结论。后文就此展开详证。此外,论说文重造势得以加强说服力,如秦汉时论说文上承春秋时代的纵横游说的风气,使文章说理凌厉、有气势。这主要是通过句式和节奏调解,比如骈散相间、长短交错,运用铺排、排比等,使文意一贯而下,如贾谊的《过秦论》。故教学时可结合这两方面来赏析。

山水游记、人事杂记,或写景抒情,或记人写事表露情怀,语言特点也各有千秋。写景处多具体形象地形容,修饰性词语多,如形容词数词等的使用,善于造境,使画面描绘富有生气。比如,苏轼的《石钟山记》记夜至绝壁下对石钟山的印象形容,“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捕人”。又如,以往选入的篇目《登泰山记》的“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坟水、祖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除了以上说的语言上的特点外,还有是修辞手法的形容勾画。总之,务使画图惟妙惟肖,如身置其境。现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入选的篇目则是有理趣色彩的《游褒禅山记》,所以教学时更重其如何即事说理,即篇章的解读。人事杂记用语多平实暗蕴情感,需悉心体会。(www.xing528.com)

辞一体,在体貌风格上不拘一格,但其字句讲求声律的和谐,用语气词“兮”作打缓语气,用词巧丽而带雅义,整体情气息浓郁。赋一体,写事描物极尽铺陈之能事,且注意使用相似句式句段来加强文势。这样,辞就可以着力于巧丽的描写,因之探得其情;而赋从其辞句的表现力如比喻、夸张的手法等入手。

序跋文用语多平实,体貌风格不能一概而论。奏表文整体而言多典雅周正,然而因表文行情色彩较重,故仍然得从“情”入手。

文体的体貌风格也有其大体的特点,但方枘圆凿的套用式教学是不提倡的,要其在对文体的纯熟的把握与理解的基础上赏析篇目的个性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