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学作品分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文学作品分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曲等在语言上讲求节奏韵律的叫做韵文;其他不讲求节奏韵律的文体统称为散文。欧洲文学史上则流行用“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叙事类、抒情类和戏剧类。“五四”以后根据我国的文学传统和文学现状,又按照“四分法”把文学作品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类。这是诗歌有别于小说、散文、戏剧等其他文学体裁的主要特征。

文学作品分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三、文学作品的分类

在我国古代,人们常用“二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诗、曲等在语言上讲求节奏韵律的叫做韵文;其他不讲求节奏韵律的文体统称为散文。欧洲文学史上则流行用“三分法”(即根据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把文学作品分为叙事类、抒情类和戏剧类。“五四”以后根据我国的文学传统和文学现状,又按照“四分法”(即按照形象塑造、体制结构、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类)把文学作品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类。

(一)诗歌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既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还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

1.饱含感情,富于想象:诗歌比其他任何文学体裁都富于感情色彩,就是叙事诗也总是运用抒情的笔调叙事。这是诗歌有别于小说、散文、戏剧等其他文学体裁的主要特征。人类是在感情十分激动的情况下,用言语又不足以表达这种激动心情的时候,才吟咏诗歌的。《孔雀东南飞》的诗序说:“时人伤之,以诗云尔。”《琵琶行》的诗序说:“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可见,诗歌都是情感激发的结果。没有丰富的感情,就没有诗歌。

诗人浓烈的感情要化为具体的感人的艺术形象,需要丰富的想象。诗人是最富有想象力的。因为诗人受到现实生活的激发而情感沸腾,必然浮想联翩;这种感情活动越强烈,诗人的想象也就越丰富。在古典诗中,由丰富感情带来丰富想象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的“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等诗词名句,都是极富想象的典型例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

2.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诗”同“歌”连在一起统称为“诗歌”,这本身就说明它和音乐是不可分的。的确,诗歌作品总是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即富有音乐美。这种音乐性一是指诗的节奏,二是指它的韵律。这是诗歌在形式上最突出的特征。

诗歌在内容上的感情丰富,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节奏多变。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的几乎全是双音节合成词,显得节奏舒缓。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凡三字构成一个“节拍”处,又都显出节奏的急促。一般来说,诗人要表现轻松愉快的情绪,诗歌的节奏就明快朗畅;要表达激愤昂扬的感情,诗歌的节奏就急促有力;要透露哀怨悲伤的情调,诗歌的节奏就低沉缓慢。节奏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诗歌内容的丰富性;节奏的变化,则能够表现出诗人情绪相应的变化,从而成功的扣动读者或听众的心扉。所以,郭沫若说:“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韵律指诗歌中的押韵规则和古典诗词中的平仄格式。所谓押韵,就是为了音调和谐而把韵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某些诗句的末尾,所以又叫“韵脚”(也有少量诗歌用句中韵)。

【拓展阅读】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这首诗共有三章,各章句式和用语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更动了作为韵脚的字。

3.集中凝练,极富概括性:诗歌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较为集中的。这首先决定于诗人感情的强烈,它不允许细致入微地去描写现实生活,而只能高度概括地表现感受最深的思想感情。同时,除了戏剧化的叙事长诗以外,诗歌的篇幅也比较短小,这也要求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一首《木兰诗》和戏剧《花木兰》,由于在描绘社会生活上较为广阔、具体、细致,其剧本的篇幅就比诗歌要长千倍了。

(二)散文(www.xing528.com)

广义的散文是相对于“韵文”而言,凡不讲究韵律之文均可称为散文。狭义的散文是指文学体裁中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一种文体。它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具有含蓄美的文体。散文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说理散文。散文集时代性与文学性于一体,以其优美的语言、发自内心的诚挚,催生读者的情绪。

1.形散神不散:散文的主要特点是“散”。这“散”是指无拘无束,不拘一格,表现出题材的广泛,结构的自由,手法的灵活。

(1)题材广泛是散文的重要特征。大至宇宙演变、人类发展、国家兴旺、民族安危,小至家庭琐事、亲朋轶闻、山石草木、花鸟鱼虫,散文无不可写。而一篇散文,有时从人物的一点窥其全貌,有时借事件的片段观察其始末,有时涉及的人与事又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真可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散文的这一特色,为小说、戏剧与诗歌所不及。

(2)结构自由是散文的一大特点。散文索取材料,可以引用穿插,也可集结成篇。散文强调有诗意,但它不是诗;散文可以写人物,但它不是小说。它与诗歌相比,既不必分行,也不必押韵,更无所谓节奏;它与小说比,无论人物性格的鲜明性,还是故事情节的完整性,都并不强求;它与戏剧比,什么高潮,什么冲突,都不必顾及。如果说诗歌的节奏有点像舞蹈,那么散文的节奏颇似散步。散文的人物活动、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节开展、层次安排,这一切都无拘无束,从容得很。例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标题就告诉我们,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散文,但是它不仅写人,也不止于记叙。它反映的生活画面相当广阔,容纳的人物事件也很纷繁:清朝留学生在东京的庸俗无聊生活有之;鲁迅本人在仙台所受的“物以稀为贵”的优待也有之;藤野先生的音容笑貌、师德人品有之;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发展过程也有之;连明代名士朱舜水客死水户的记载也兼而有之。这些广泛的材料,都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摒弃了人物、事件的约束,不拘一格地编制到一篇作品里来了。散文的这种“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的妙处,小说、诗歌与戏剧是略逊一筹的。

(3)手法灵活也是散文独具的特色。散文可以“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它的修辞手段、表现手法、章法句式、遣词造句,无不多种多样,多姿多彩。散文可以抒情,可以叙事,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可以说明,也可以把几种表现手法融合在一起,或融情于景,或情随景出;或描写人物,或由人及事;或先叙后议或夹叙夹议;或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拿入选多种教材的几篇散文名作为例:吴伯箫《猎户》描写了三个人物;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摄取了六幅风景;马识途的《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报道了几组事迹;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寓情于景,写得柔美细腻,富有诗意;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情由景出,写得色彩斑斓,物象生动;秦牧的《土地》旁征博引,情理并茂;翦伯赞的《内蒙访古》说古道今,叙议兼备;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与秦牧的《花城》则将记叙、议论、抒情揉为一体;夏衍的《包身工》除记叙、议论以外,兼用了说明;而峻青的《秋色赋》又交织着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表现方法都有一点儿……凡此种种,真是千姿百态,各尽其妙。

2.记真实,写实景:散文必须记叙真事,描写实景。因为真事、实景是作者抒发真情、阐发真知的基础,也是读者受到感动的条件。正因为散文记真事,写实景,作者在自己的作品里抒发的感情才有可靠的依托,议论道理才有坚实的基础,也才能感动人,说服人。总之,散文应该记真事,写实景,而不可无中生有;应该说明真相,而不可以讹传讹;应该阐发真知,而不可人云亦云。

(三)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对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作者的情感。人物、情节、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大要素。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性格赖以形成的重要因素,环境创造人物,人物也创造环境。

1.人物:小说在遵循艺术真实的原则和符合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有概括、想象与虚构的极大自由,在刻画人物时,首先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可以细致入微地描写一地一时甚至一瞬间发生的事,也可以反映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人物变迁,还可以像《西游记》那样,上天、入地、下海,甚至钻进人肚子里去,因而具有无限广阔的天地,其次它不单纯用人物语言,可以交错运用多种多样的叙述性语言来加以表达。最后是不受某种表现方法的约束,可以叙述、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描写又可兼顾肖像、行动、心理、细节、环境和气氛烘托。由于能够自由地调动一切文学手段,从各个角度,多方面地去揭示人物性格的发展,去表现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特别鲜明、生动,并富有典型意义。小说的审美教育作用和艺术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是否塑造了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的立场观点及审美理想,主要也通过富有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的人物形象体现。

2.情节:既然人物可以自由地塑造,情节也必然能够灵活地加以安排。材料的取舍,细节的选择,情节的设计,篇幅的长短,容量的多少,开头与结尾的处理,悬念的设置,等等,都可以根据刻画人物和反映生活的需要,由作者灵活地加以安排。它既可以表现单一集中的生活事件,又可以反映复杂完整的历史进程;既可以用一条线索贯穿始终,又可以将两条以至多条线索编结在一起,从而向读者提供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画面。比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小说以项链为线索,按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顺序展开情节。鲁迅先生的《药》则由明、暗两条线索构成,华家的故事是明线,主要为了表现“群众的愚昧”;夏家的故事是暗线,用夏瑜的英勇献身表现“革命者的悲哀”。这样明暗两条线索的安排,使小说的主题内涵更丰富,更深刻,使读者在体会到明线主题之外,还能进一步思索深层的寓意。

3.环境:为了充分地展示人物性格,详尽地表现人物关系,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真实地体现时代特色,小说描写环境不仅可以上下千年,纵横万里,而且可以展现各种各样的幻想境界。无论是《林黛玉进贾府》中的雕梁画栋还是《虎猴雷鸣风萧萧》中的高山深谷,还是《母亲》中的车站广场,《子夜》中的十里洋场,要在戏剧舞台上再现是确有困难的。描写《水浒》中的梁山泊和《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固然不是富有时代精神的报告文学的职责,也为诗歌所难以容纳。相比之下,具体描写各种复杂环境的长处就为小说所独有。

(四)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运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舞台艺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学,指的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剧本,这里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1.矛盾的冲突性: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集中、尖锐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是戏剧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可以说,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戏剧正是通过一系列动态的矛盾冲突来展示情节、表现人物的。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从而完整地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比如《雷雨》第二幕,最初,冲突的双方是周朴园与鲁侍萍,两人又各有自己内心的矛盾斗争;鲁大海上场后,冲突又集中到周朴圆与鲁大海之间,进而又有周萍与鲁大海、鲁侍萍与周萍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冲突,实际上可以将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上升为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将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上升为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既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2.语言动作的个性化: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首先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其次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如《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鲁侍萍虽然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其中就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3.时空的舞台性:中国传统戏曲具有写意性特点,以鞭代马,安步当车,在舞台上跑上一圈就等于跨越了千山万水,舞台上站立了几个兵卒,就等于集合了千军万马。现代戏剧具有写实性特点,特别是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戏剧得以发展之后,人们往往以在舞台上创造出真实的生活幻境为目的,这就出现了镜框式舞台的第四堵墙,也出现了舞台布景的真实化倾向,观众看戏的时候,仿佛是隔着透明的第四堵墙审视别人的生活状态。舞台的时空除了表明人物活动于其中的自然时空之外,多半还具有象征性的诗意特点,它是为了烘托人的情绪氛围、构筑戏剧情境而存在的。在观赏戏剧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戏剧时空的转换,否则就比较难以理解戏剧情节的发展。在舞台上,时空的转换主要通过幕与幕之间的场景转换来完成,比如《日出》的第一幕、第二幕的场景是大饭店,而到了第三幕,场景变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发生在新的环境——一个下等的小妓院里。舞台有时也利用暗转,即灯光暗淡后实现场景的变换;有时则利用剧中人的台词,交代幕与幕之间已经发生了的事情,点明虽然景物无甚变化,其实已经是经过了若干年,角色已经处在新的时空中间了。了解戏剧时空的转换,目的还是为了对戏剧的情节发展和整体意韵有一个清醒、准确的印象

关于戏剧欣赏,有一个说法,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实没有天生的内行,只有看得多了,把握了戏剧欣赏的基本规律,积累了丰富的鉴赏经验,那么对于戏剧艺术就比较容易看出优劣得失了,所得到的印象也就比较合乎实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