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散文作为支撑小说的关键要素

散文作为支撑小说的关键要素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作为支撑故事的筋骨,情节是构成小说艺术形象的支柱性要素。反躬自问,将情境定位为散文的支柱性因素,似乎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命题。因此,这就越发敦促我们,深入地、及时地审理散文的基本文体架构,从而使散文在自己的个性轨迹上与整个审美文化与时俱进。

散文作为支撑小说的关键要素

2.支柱性要素

小说

关于小说艺术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的界说——“基本面即故事”——今天看来依然有效。那么内在地支撑起这个基本面的呢,自然是情节。

在传统的写实性小说、武侠小说、推理小说里,情节往往以清晰的线性进程,强烈迅速地展开事件和人物冲突等等。

相形之下,在现代小说里,如意识流小说等,情节则发生了变异,常常以复杂的网络织体、细致而隐晦的风貌来托举故事。由于我们习惯了大起大合或传统的线性进程的情节方式,所以,乍读现代与后现代小说,不免生出那种“非情节化”、“情节解构化”的阅读感觉。其实稍加考虑可以发现,这种几近错觉的印象多出于对传统情节小说的接受习惯。

事实上,情节的复杂化、网络化、隐匿化,不等于情节的被融化。这使我们再次想到建构了“幻想美学迷宫作家博尔赫斯,记起他那篇著名的后现代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在这篇以时间的错位和不确定性来解构真实、颠倒因果的小说里,作家的虚无主题仍然借助了情节——德国间谍俞聪被英国人马登追杀,为了尽快将进攻城市“阿伯特”的情报传递出去,俞聪杀死了一个名叫“阿伯特”的汉学家、以便通过公开发行的报纸通知柏林方面。俞聪的上司破译了那个谐音之谜,于是德军轰炸了叫做“阿伯特”的城市;而被当作情报代码干掉的“阿伯特”博士,却是俞聪祖先的迷宫之作的破译者。

由此可见,作为支撑故事的筋骨,情节是构成小说艺术形象的支柱性要素。

同理,《变形记》也为我们提供了注释。

从《变形记》里,不难拎出一条沿主人公遭际展开的基本情节链来:

先是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为大甲虫,全家陷入恐惧与震惊之中→绝望的格里高尔开始正视、忍耐自己的命运,家人的态度则一一亮相:妹妹有限的怜悯,母亲的矛盾痛楚,父亲苹果重创他的愤怒→家境衰败,亲人们对他渐至厌恶,格里高尔因把自己暴露在房客面前导致家中大乱,终于孤独地悄然死去。

可见,传统小说也好,现代小说也罢,其文体的支柱性要素即情节。

诗歌

诗呢,构成诗歌的支柱性要素是什么?(www.xing528.com)

在《诗人》片断里,作者把对剥夺人之灵性的物化世界的悲慨,一一熔铸于鲜明意象:

“时辰……扑打着的翅膀使我遍体鳞伤”,“如何来打发……歌喉……黑夜……白日”,“没有情人……房屋”,“被捆缚在所有的物上”。

这些星星点点的意象作为形象颗粒,皆浸润在抒情主体的情思里,构织成诗的肌体。

诗的基本要素是:意象。

散文

散文的构成以什么为本呢?

不妨调动自己的阅读感觉,看看波德莱尔的《每个人的怪兽》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思路。

调动感受去呼应的时候,我们发觉,在这篇颇为典型的抒情散文里,出力地托举着整体形象的,是一片布满暗示的抑郁情景,是一方笼罩灰暗的荒诞幻境,是浓雾般扑面而来的阴沉氛围。将此感受略加整理、提炼,或许可以说,散文的构成之本在于情境。

反躬自问,将情境定位为散文的支柱性因素,似乎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命题。因为近年来散文界就有过“散文的非情境化”,“散文的随笔化”等主张。

其实,就文体范型的多样化而言,“非情境化”也好、“随笔化”也罢,或意在强化别的边缘性散文风范,想来均是正常的散文艺术生态使然。不过,倘以“非情境化”来限定散文,恐怕就会导致散文文体根性的迷失。

对随笔和随笔风格的散文略作分析便可以发现,尽管两者都在“理”上做文章,美学风范却各有不同。随笔的“理”,意在理性分析的犀利透辟,给你的多是思想筋骨;随笔风格的散文,却赋予“理”以血肉,字里行间或激荡、或流动着一种气韵、一种整体的美学感染。上溯到蒙田的随笔化散文大抵如此,翻开罗兰·巴特的随笔化散文文本去体会,也可发现他的解构、他的游戏、他的议论同样也都融化在一片审美热忱里。

伴随文体的进化与分化,随笔是否已像它的杂文、报告文学等前辈那样,走出了曾经孕育自己的散文摇篮另立门户,是文类思考的另一个问题。现在我们要面对的是“散文的随笔化”可能带来的并不乐观的散文前景。因此,这就越发敦促我们,深入地、及时地审理散文的基本文体架构,从而使散文在自己的个性轨迹上与整个审美文化与时俱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