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力的有效提升:描摹人物思绪与意识流小说的内在本质

阅读力的有效提升:描摹人物思绪与意识流小说的内在本质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如现实主义作家描摹人物的外貌,意识流小说家描摹人物的思绪,因为外貌是识别一个人物的外在特征,而思绪是识别一个人物的内在本质。“我”的思绪走完了一条圆形轨迹。在意识流小说中,人物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一直在思考,伍尔夫试图为读者描摹人类思考的样貌。除忠实描摹人物意识流动样貌,伍尔夫在小说里还发表了许多对人类意识的论断。

阅读力的有效提升:描摹人物思绪与意识流小说的内在本质

《墙上》发表于1919年,那时意识流才刚刚被引入文学界,伍尔夫算是较早吃螃蟹的勇士之一。作家对人的意识本身究竟会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充满好奇。正因为如此,《墙上》在六次猜想中完整呈现了“我”意识流动的全过程,同时又对人的意识本身做了诸多论断。正如现实主义作家描摹人物的外貌,意识流小说家描摹人物的思绪,因为外貌是识别一个人物的外在特征,而思绪是识别一个人物的内在本质。

从“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到思绪“一哄而上”地对斑点展开猜想,再到否定前面的猜想,再到“离开表面”深入思考,我的思绪越来越深沉,回忆与幻觉的对象也慢慢地由具象转为抽象。在小说的第一段,呈现的是对颜色的记忆;而到小说的第七段,作者的思绪已经进展到了“概括”“社论”这样的抽象层面。在小说的第一段,“我”似乎是闲来无事,开始猜想那“斑点”;而到了小说的第十三段,“我”对猜想“斑点”产生了依赖,“我”甚至得靠着仔细地看它来摆脱“虚无的幻境”;直到最后被“我要出去买报纸”这话打断思绪,重新回到现实世界。“我”的思绪走完了一条圆形轨迹。在意识流小说中,人物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一直在思考,伍尔夫试图为读者描摹人类思考的样貌。

除忠实描摹人物意识流动样貌,伍尔夫在小说里还发表了许多对人类意识的论断。小说的第二段,作者对“思绪”做出这样的论断:“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一样。”在第三段,作者又说:“天哪,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类是多么无知!”虽然人类的思想不可靠,可对于自己的思绪,作者是有所期待的:“我希望深深地、更深地沉下去,离开表面,离开表面上的生硬的个别事实。”这样,借着断断续续的内心独白,作者忠实地为我们描述了“我”的思绪所走过的一段历程,偶尔也从描述中跳脱出来,发表对于人类意识普遍特征的看法。(www.xing528.com)

意识流小说当然也可以对人的意识加以虚构,但早期的意识流小说还是以自叙传为主,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可视作乔伊斯的自叙传,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也可视为自叙传,根据以往评论界对于《墙上》的研究,《墙上》应该也是作者对自己一段思绪的忠实记录。因此,这篇小说的首要价值是在对人物思绪的描摹中重构了一个符合内心真实的人物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