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效提升中学生阅读力:《墙上》中人物经历的解读

有效提升中学生阅读力:《墙上》中人物经历的解读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墙上》一共描绘了“我”对于“斑点”的六次猜测,这是小说人物外显的行为与经历,是人人都看得到的。但我们对小说的解读绝不能满足于此,我们要透过“我”的回忆与幻觉来拼凑其人生经历。小说后半部分有很多对幻觉的描述,但依据作者在第一段所说的“无意识的幻觉,可能是孩童时期产生的”,则这些幻觉大概都与“我”孩童时的经历有关。

有效提升中学生阅读力:《墙上》中人物经历的解读

传统小说注重对外部逻辑世界的描摹,小说在情节发展上往往可被切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阶段,虽然偶有倒叙、插叙、补叙等手段的运用,但主要人物的经历、个性基本是清晰而鲜明的。意识流小说并不遵循外在的叙述时间,在回忆和幻觉中,时间可能会被无限压缩,也有可能会被无限拉伸,场景与场景之间可能并不依照时序切换。就人物经历而言,它可能是零碎而杂乱的,需要读者用心拼凑,甚至用想象力去黏合。

《墙上》一共描绘了“我”对于“斑点”的六次猜测,这是小说人物外显的行为与经历,是人人都看得到的。但我们对小说的解读绝不能满足于此,我们要透过“我”的回忆与幻觉来拼凑其人生经历。

小说第二段猜想“斑点是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并由此引出对“钉钉子”的推想,提到房客及其爱好。由这样一段描述,我们不难推想,“我”认识这房客可能是因为“我”也租住在那里,当那房客因为家具式样不合品位而搬离后,“我”并不在乎家具的式样,依旧住在那里,而对房客的矫情颇不以为然。阅读意识流小说较之传统小说要更为艰辛,但读者的创造力也会因为这样的阅读而不断提升。(www.xing528.com)

小说的第三段在讨论生活的偶然性时一下子提到了许多“我”丢失的物品。读者可以对这些物品加以归类,并由此大体推断出“我”的身份、家境、爱好等。一个家里有“三只装着订书工具的浅蓝色罐子”的人,不是作家,就是印刷厂老板,而这和伍尔夫的真实身份是契合的。一个有“乳白宝石绿宝石”的家庭大概会是家境宽裕的上层社会吧,至于“鸟笼子”“钢滑冰鞋”“手摇风琴”则透露出作者的兴趣爱好。

小说后半部分有很多对幻觉的描述,但依据作者在第一段所说的“无意识的幻觉,可能是孩童时期产生的”,则这些幻觉大概都与“我”孩童时的经历有关。这样,根据小说对回忆与幻觉的描述,我们也可以大致拼凑出“我”的经历、个性与爱好,虽不如传统小说那么清晰明确,却也不失丰富蕴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