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阅读力有效提升:由理解到创造

中学生阅读力有效提升:由理解到创造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李贺的笔下,音乐、眼泪、光、月亮等柔美之物都变得十分凝重,“骨重神寒”的奇峭特点十分突出。李贺不仅善用寒硬的名词,而且善用寒硬的动词、形容词。李贺偏爱“寒”“瘦”,与他的遭遇、才情、禀赋等有很大的关系。李贺空有“唐诸王孙”的身份,在仕途上却经历了三次失败。对于李贺的奇峭诗风,历代评家多有争议。易言之,李贺是唐代诗人中最具现代气质的诗人之一。

中学生阅读力有效提升:由理解到创造

人们爱用“郊寒岛瘦”来概括中唐韩孟诗派的语言特点,李贺在用词方面也有着重寒重瘦的特点,只是其寒不同于“郊寒”的寒,其瘦也有别于“岛瘦”的瘦。放眼整个《昌谷集》,发现李贺除了大家所常说的喜用泣、啼、寒、冷、死、泪、秋等意义偏于消极的词语之外,他还特别喜用“瘦”“老”“凝”“颓”等字眼,仿佛每一首诗后面都站着一个带泪的美人,每一句后面都晃动着一个病恹恹的诗人形象。钱锺书在《谈艺录》中指出李贺像西方诗人戈蒂叶、波特莱尔一样“好取金属硬物作比喻”。在李贺的笔下,音乐、眼泪、光、月亮等柔美之物都变得十分凝重,“骨重神寒”的奇峭特点十分突出。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诗人以“昆山玉碎”喻箜篌之众弦齐鸣,玉碎山崩;以“凤凰叫”喻一弦演奏如凤凰鸣叫,声震于林,响遏行云,境界高远空灵;同时,对人的听觉具有较强的冲击力。“老鱼跳波瘦蛟舞”以“老”和“瘦”这些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带来了完全相反的效果,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却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些瘦硬意象的运用,既展示了李凭箜篌演奏的摄魂夺魄的感染力,又有效刺激了人们的想象,也显示了李贺瘦硬险劲的诗歌语言魅力。

李贺不仅善用寒硬的名词,而且善用寒硬的动词、形容词。“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一个“凝”字把箜篌悦耳的弦歌声使空旷山野的浮云颓然凝滞、俯首谛听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张”字则和“颓”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张”字把箜篌声随风飘扬、声震寰宇的情景表现了出来,而“颓”字则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颓然欲坠的情态。“露脚斜飞湿寒兔”,玉兔蹲伏于吴刚身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任衣衫浸湿,也不肯离去。一个“寒”字把月宫的幽深邈远和月兔的寒冷凄清形象地刻画了出来。

李贺偏爱“寒”“瘦”,与他的遭遇、才情、禀赋等有很大的关系。李贺空有“唐诸王孙”的身份,在仕途上却经历了三次失败。这使诗人对生存环境充满敌意,内心变得冷漠。世界的面目自然以“寒瘦冷硬”的方式出现在他的诗歌中。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内心本来就比一般人要敏感,加上病痛因素的影响,诗中的形象多显苍白瘦弱、外形扭曲,也在情理之中。(www.xing528.com)

汪习波在《李贺诗歌之美学特征及成因》一文中指出:李贺诗歌美学的一个特征是对艺术形式上的鲜明创造性、独特性、陌生化美学效果的追求。这主要表现在用词求生、求冷、求硬,立意新奇不俗,章法奇突跳荡,境界惝恍朦胧四个方面。

弱水在《古典诗的现代性》一书中对中唐白居易韩愈和李贺诗歌的语言特点做过这样的比较:“白居易词沓气靡,哪怕写近体诗也意完句足,条理太周;而李贺尽管喜欢写乐府古体,也总是起落无端,忽转忽断,意义过晦,与白居易的浅切俗易恰好处在两个极端。韩愈的文字看似奇崛,骨子里却是文从字顺、章妥句适的说教。”李贺诗歌“意义过晦”就在于诗人笔下一个个拟人化的物象背后,隐示着诗人自身的情感思维,如果读者不肯从内心世界去探求李贺的表达,当然难以理解他的“奇峭”。

对于李贺的奇峭诗风,历代评家多有争议。可以肯定的是,他以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为诗歌涂上了一层幽婉、冷艳、凄美的色彩,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创造出一种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易言之,李贺是唐代诗人中最具现代气质的诗人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