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阅读力:从理解到创造,有效提升

中学生阅读力:从理解到创造,有效提升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阅读力不应仅被视作一项技能。作为最高级的精神活动之一,阅读本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生命存在的本能需求。即使数理化试卷,“阅题”也是答题的必要步骤。当时校内有一位语文老师曾经靠着超强的“阅题”能力,以合理的推断技巧解出了一道高考化学难题。因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会读书的学生必会“阅题”,“阅题”能力的提升必然能带来高考分数的提升。“阅题”只是雕虫小技,本不必单论。

中学生阅读力:从理解到创造,有效提升

阅读力不应仅被视作一项技能。作为最高级的精神活动之一,阅读本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生命存在的本能需求。对待阅读,我们不该满足于技能的长进。良好的阅读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也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壮大。

前文中,我们就专注力、理解力、批判力与表达力这四大要素,探讨了阅读力提升之道。熟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读者可能会发现阅读力的四大要素与课标的四大核心素养之间存在隐秘的内在联系。首先,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核心素养的提升都离不开读写实践。其次,与阅读力的四大要素一样,四大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是综合而均衡的,虽然出于单位学习时间的需要,我们可能会在某一阶段侧重训练某一方面的素养。阅读力的四大要素与四大核心素养并非一一对应,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批判力的进步是思维发展的标志之一,而理解力的进步则意味着审美鉴赏水平的提升。

接下来,我们将从生活与生命的视角来探讨阅读力提升的价值与意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宋真宗赵恒的这首《劝学诗》俗则俗矣,却是效果奇好的阅读推广词。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经世致用的思想要比西方国家更浓些。要在一所学校推广阅读,马上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多读几本书能提升高考分数吗?”从最功利的角度来说,我可以下这样的断言:阅读力的提升与高考分数的提升正相关。读文科的自不必说,历史政治试卷都有大量的阅读分析题,文言基础不过关、理解力不到位的学生连里面的材料都读不懂,遑论答题。即使数理化试卷,“阅题”也是答题的必要步骤。著名特级教师湛江担任万里国际学校校长时,每年要组织各科老师在一起探讨“阅题”技巧。当时校内有一位语文老师曾经靠着超强的“阅题”能力,以合理的推断技巧解出了一道高考化学难题。因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会读书的学生必会“阅题”,“阅题”能力的提升必然能带来高考分数的提升。

“阅题”只是雕虫小技,本不必单论。但要让俗人对你感兴趣,你就要让他知道你口袋里装满了金条。

红楼梦》里有一副精妙无比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副对联完全可以倒过来读:擅文章者人情练达,通学问者世事洞明。读书人中有被称作“书呆子”的,如果他真“呆”,那必是他读书不得要领,或者读错了书,或者用了错误的方法读书。真正善于读书的人,也必是善于“阅世”者。吕尚、诸葛亮、刘伯温这类“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神算子,才是善于阅书者的典范。而陈涉、项羽之流未成大事,伤就伤在不曾好好读书,缺乏“阅人”与“阅世”的眼光。(www.xing528.com)

当代中学生大多在蜜罐里长大,对社会底层的生活几乎一无所知,对时代社会的发展也充满隔阂,学校教育难以满足他们观察、体验社会的实际需求,只能通过阅读经典名著这样的间接方式提升他们的“阅人”“阅世”能力。

有一段时间我向学生推荐鲁迅和余华的小说,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借助这样的经典作品了解中国社会的苦难,洞悉国民性中的优点与不足。同样的,读完《悲惨世界》,你对人世间的美丑善恶会有全新的认识;读完《平凡的世界》,你才会明白唯有不断奋斗才能让你从贫穷愚昧的泥淖中拔出双腿。当阅读真正融入我们的生命之后,我们的人生格调和生命情怀都会受到我们所爱书籍的影响。读史铁生散文时,我们的心跳与史铁生同步;读杜甫诗歌时,我们就进入了盛唐衰落之际;读惠特曼的诗歌时,我们同作者一样狂放;而读林清玄的散文时,我们又变得恬淡安然。到了这时,阅读不再是我与作者的双向交流,而是“内我”与“外我”的灵魂沟通。读书的最高境界大概是“读我”。

如果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时,能将自我投射其中,能随着阅读的进程随时发现自己身上的人性弱点,并不断反思调整,那么整本书的阅读将胜过大多数德育活动。从阿Q 身上读出自己,从福贵身上读出自己,从孙少平身上读出自己,让自己一步步逼近美国圣人富兰克林,让自己像曼德拉一样坚定不移。这才是整本书阅读的终极意义所在。

西方有谚语曰:“书房藏着一个人的全部秘密。”你最终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家庭出身、教育背景、你的努力程度所带来的影响都是人们看得到的,而阅读给你生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恐怕只有你自己内心清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