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身疾病概述: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诱发原因

心身疾病概述: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诱发原因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义的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和躯体等因素交互作用所引起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疾病;狭义的心身疾病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或心理社会因素作为明显致病因子所引起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因此,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转归以及预防和治疗都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一)心身疾病的特征及危险因素1.心身疾病的特征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诱发原因。

心身疾病概述: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诱发原因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是一组躯体疾病或综合征。广义的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和躯体等因素交互作用所引起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疾病;狭义的心身疾病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或心理社会因素作为明显致病因子所引起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因此,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转归以及预防和治疗都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一)心身疾病的特征及危险因素

1.心身疾病的特征

(1)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诱发原因。

(2)发病大多与某种特殊的性格有关,并以中年、女性、城市和脑力劳动者为多。

(3)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变态反应等躯体症状或病理生理、病理形态学的改变。

(4)同一患者可以有几种疾病同时存在或交替发生。

(5)常常有相同或类似的家族史

(6)不是神经症和精神病

(7)诊断与治疗是以躯体和社会两方面因素为基础,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来探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

(8)以心理治疗为主要手段。

2.心身疾病的危险因素

(1)社会心理因素(social-mental factors):当社会环境变动(如被迫迁移、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如丧失社会支持政治冲击等)或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地震)等特殊事件的刺激超越了个人的承受能力时,就容易产生应激,使人们在生理、心理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对健康产生影响。如愤怒、激动、焦虑、恐惧都能使胃液分泌和酸度升高;长期焦虑还可使充血的胃黏膜糜烂。恐惧、愤怒、挫折均可使血压升高,愤怒似乎与收缩压增高有关。如果愤怒被阻抑,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则可引起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延续下去可发展为以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为特征的原发性高血压

(2)生理始基(analogue):指心身疾病患者在患病前的生理特点。如在溃疡病发病过程中,胃蛋白酶的增高起重要作用,由于其消化了胃黏膜而造成溃疡。实际上,患者在发病前,其蛋白酶的前体——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就已经比一般人高,因此这种胃蛋白酶原的增高即可称之为溃疡病的生理始基。然而有溃疡病生理始基的人并不一定会得溃疡病,因为人群中有相当多的人具有这一特征,而其中只有一部分溃疡病患者是由于社会心理因素的刺激对他们起了“扳机”(trigger)作用。说明只有生理始基和社会 心理因素刺激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会有溃疡病的产生。现已发现,高血压的生理始基是小动脉收缩敏感性增高;支气管哮喘的生理始基是细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冠心病的生理始基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痛风症的生理始基是高尿酸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生理始基则为高蛋白结合碘者。

(3)人格类型(personality type):1959年,美国学者Friedman等提出,以时间紧迫感、快节奏、高效率以及竞争意识和好胜心过强为主要特征的A型行为是促发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1987年,美国学者Temoshok首先提出C型行为的概念,C型行为亦称癌症行为,是一种易发生癌症的行为模式,其特征为压抑情绪,尤其是压抑愤怒,不善于发泄情绪,过分克制、忍耐。

(4)遗传(heredity):患心身疾病如冠心病的家族中,患同类疾病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10倍,他们往往具有共同的性格和生理素质。此外,冠心病家庭成员多有高脂肪膳食、吸烟、饮酒、缺少体力活动等相似的生活方式。

(二)心身疾病常见的发病机制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是目前医学心理学领域亟待深入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学说,见表3-4。

表3-4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学说

(三)心身疾病的分布与范围

1.心身疾病的分布 由于界定的范围不同,心身疾病发病率的报道数据差异甚大。

(1)地区分布:国外调查人群中心身疾病发病率为10%~60%;城市高于农村;国内的门诊与住院调查约为33%。(www.xing528.com)

(2)临床科室分布:一般认为,心身疾病患者的科室分布排列顺序依次为:内分泌科、血管专科、呼吸科、普通内科皮肤科等。

(3)性别分布:女性高于男性,但溃疡病、冠心病、支气管哮喘等则以男性患病率为高,而甲状腺功能亢进仍以女性为多。

(4)年龄分布:65岁以上的老人和15岁以下的少年患病率较低,青年人略高,患病率高峰为更年期。

(5)职业分布: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6)社会分布:工业化的社会高于工业不发达的社会。

2.心身疾病的范围

(1)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局限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大便失禁、习惯性便秘、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贲门或幽门痉挛等。

(2)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血管舒缩性鼻炎、吞气症、过度换气综合征,心因性呼吸困难、慢性呃逆等。

(3)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雷诺病、昏厥、神经性循环衰竭、偏头痛等。

(4)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症、自发性低血糖症、心因性多饮、更年期综合征、垂体功能减退等。

(5)泌尿生殖系统:阳痿、阳痿早泄、性欲减退、功能性阴道痉挛、月经失调、经前期紧张症、心因性排尿困难、遗尿症、神经性多尿症等。

(6)神经肌肉系统:口吃、抽动症、腰背疼痛、痉挛性斜颈、紧张性头痛、痛觉过敏等。

(7)皮肤:神经性皮炎、全身瘙痒、局部瘙痒(如肛门、外阴)、慢性荨麻疹斑秃、慢性湿疹、痤疮、皮脂溢出、酒渣鼻、牛皮癣症等。

(8)其他: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结节性动脉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恶性肿瘤等。

3.常见的心身疾病

(1)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原发性高血压是最早被确认的心身疾病之一,躯体因素和心理因素皆对高血压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被强烈压抑的愤怒、不安全感、严重焦虑、紧张等常为诱发因素。

(2)冠心病(coronary disease,CHD):CHD的发生、发展与许多生物行为和社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高血压、高血脂、大量吸烟、肥胖、活动过少、A型性格、人际关系紧张、焦虑、抑郁等,其中精神紧张刺激及个性特征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3)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消化性溃疡常与紧张的生活事件(如亲人分离、丧偶、失业和任务繁重、加班等)有关。

(4)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DM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患者的情绪状况对本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都有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DM患者具有情绪压抑、自卑、心胸狭窄、倔强、急躁易怒等特点。

(5)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恶性肿瘤的发生和患者存活时间都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忧郁、失望和难以解脱的悲哀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原因,恶劣情绪可能是癌症的活化剂。

(6)妇科疾病(disease of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学习或工作过于紧张,或遇到紧张生活事件时,常发生痛经或经期紊乱,以致停经。对妊娠和分娩的影响也很明显,甚至有些不育症也与紧张情绪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