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幸福感,中国人幸福感下降主要原因

什么是幸福感,中国人幸福感下降主要原因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幸福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可见幸福五彩斑斓,诱发幸福的根源也是多种多样的。专家分析,目前中国人幸福感下降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原因:一是爱比较。幸福可以由快乐开始,但幸福不能等同于快乐。幸福是快乐的,但快乐却不都是幸福。即是说,幸福是由人实现重要目标而获得的精神满足。“人有一种关于幸福与否的感受尺度,符合这个尺度的境遇或对象就使人感受到幸福,反之则使人感受到不幸。”

什么是幸福感,中国人幸福感下降主要原因

幸福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不是某种转瞬即逝的情绪状态,而是自觉或不自觉获得的实际的、稳定的心理感受。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存在状态,不仅受到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而且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

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是你内心深处所领悟到的一种让你愉悦、满足和欢喜的感觉。这种感觉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独一的,这种感觉与金钱、地位,或是美丑、强弱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标准,更没有统一的解释,它就是我们心中的感觉。

这种感觉需要外在的事情去诱发才能产生。就比如我们在饥饿至极时吃到一桌丰盛的大餐,那种无以比拟的满足感,就是幸福!再比如,苦思多时的一个难题终于得解,那种狂喜难抑的成就感,就是幸福……可见幸福五彩斑斓,诱发幸福的根源也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追求幸福的实质,其实是在追求能使我们感到幸福的事情,比如工作的成就,比如事业的成功,比如爱情的甜蜜,比如家庭的幸福,比如和睦的人际关系,比如轻松惬意的生活……都是我们幸福的根源。

专家分析,目前中国人幸福感下降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原因:

一是爱比较。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心中只剩下无法满足的欲望;有个规律,女性天生爱比较,但很多人不知不觉落入了比较的陷阱,比职业、比收入、比丈夫的职位、比孩子的成绩……比着比着,心态变了,不满足了,要折腾了,渐渐地也就丢了幸福。

二是缺乏信念。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还有什么目标追求。(www.xing528.com)

三是不善于发现阳光面。“只看到自己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快乐,缩小了自己的快乐”。

四是不知道奉献。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

五是不知足。有了房子还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还想换更好的,有了钱还想赚得更多。

六是相互不信任。社会诚信缺失,诚信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扭曲和歪曲,谁都很难说真正相信谁。经济领域诈骗政治领域有人说假话等。

七是过于焦虑。压力大、压力多。买房就业、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职场晋升、人际关系处理等都是压力来源。

幸福感是持久的、深刻的、愉快的内心感受。幸福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主观是因为它是一种内心体验,客观是因为它必须由需要来满足。但满足需要所带来的并不都是幸福,有的是短暂快乐。这就是幸福和快乐本质的区别。幸福是一种持久的快乐体验。幸福可以由快乐开始,但幸福不能等同于快乐。

幸福与快乐并不是同一概念。幸福是快乐的,但快乐却不都是幸福。二者的区别,正如泰佛所说,全在于对人生的意义如何理解:“幸福的定义,乃是一种就一个人的人生、一生、生活总和来说的快乐状态。”一些西方学者也认为:“幸福关涉人生全部。”进一步讲,“快乐是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幸福则是对于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是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快乐,是获得了对于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利益、善的信号和代表。”即是说,幸福是由人实现重要目标而获得的精神满足。因此,幸福的本质就是对象符合人的内在尺度的状态。

“人有一种关于幸福与否的感受尺度,符合这个尺度的境遇或对象就使人感受到幸福,反之则使人感受到不幸。”因此,个体要获得幸福感,重点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增强实践能力(即外在尺度),经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统一过程来创造幸福生活;另一方面,具备不断反思、调节和优化内在尺度如欲望、智慧,提高审美情趣以及幸福感知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