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普赛诈骗术暴露:如何防范hokano-baro?

吉普赛诈骗术暴露:如何防范hokano-baro?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吉普赛人看来,在算命当口窃取顾客的钱包只是雕虫小技,真正能体现智谋的是“诈骗”,罗姆语称之为hokano-baro。吉普赛人是靠骗取人们的信任来达到攫取钱财的目的。先让我们看一下吉普赛诈骗术的操作程序:第一步是制造气氛,进入顾客的居室或者其他足以令他能够吐露隐私、产生信任感的场所,这一步骤可以通过算命来达到,或者借助兜售廉价商品或乞讨。另一则1863年的故事发生于德国,主角是一位吉普赛男子。

吉普赛诈骗术暴露:如何防范hokano-baro?

吉普赛诈骗

法国著名画家铁尼尔斯笔下的吉普赛人形象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吉普赛妇女拉着一位顾客的手看手相,旁边一个吉普赛小孩已经悄悄地把手伸进了问卜者的口袋。算命是假,谋财是真,这幅画如此直观地告诉我们,在这里,算命其实是一个障眼术,是一个骗取别人的轻信的智谋。

吉普赛人算命的意义无非两条:一是直接行骗赚钱,二是算命仅为“噱头”和前奏,背后还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二者统一于一个基本点:金钱。在梅里美小说卡门》中,吉普赛女郎卡门把“我”引入家中算命,其实是想谋财害命,但没想到“我”曾是杀手唐·若瑟的救命恩人。前面提到的铁尼尔斯所描绘的图景是可信的,菲茨杰拉德也有过这样的遭遇,不过他那唾手可得的钱包里除了一些纸片,没有任何值钱的玩意儿。史料记载,吉普赛人在巴黎初次露面就显示了这方面的“才华”。吉普赛妇女为好奇好客的巴黎市民看相,她们对问卜的丈夫讲:“你妻子在欺骗你。”一会儿又对妻子讲:“你丈夫在欺骗你。”当这些丈夫妻子被搅和得迷迷糊糊的时候,他们的钱包也不翼而飞了。许多野史收集者都记载了一件发生于1933年英国卡迪夫的经典掌故:一位名叫乔伯·斯蒂利欧的吉普赛人在小酒店里结识了一名过路的商人,对他大侃吉凶贫富等刺激性话题,以至狡猾的商人居然佩服得五体投地,乖乖地交出放有36英镑的钱包,请这位“诚实”的吉普赛“知音”代为保管一会儿。算命完毕,商人亲眼看着吉普赛人把钱一五一十地点还给他,然后大摇大摆地离去,再回过头来数钱,怎么数都只剩下17英镑了。

在吉普赛人看来,在算命当口窃取顾客的钱包只是雕虫小技,真正能体现智谋的是“诈骗”,罗姆语称之为hokano-baro。“诈骗”的具体操作变幻无穷,但是归结起来只有一条:信用诈骗。吉普赛人是靠骗取人们的信任来达到攫取钱财的目的。诈骗的程序也许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一旦笔录下来,智商平平的人也会认为不足为奇,不相信会有人心甘情愿地上钩。然而,正是许多自认为智商颇高的人往往容易受骗,在生意场上惯于蒙骗对手,一念之差却栽在吉普赛算命女巫手里,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有一点至少可以肯定,文字表达的诈骗术大多忽略了某些至关重要的细节,比如神秘莫测的占卜工具、吉普赛女郎充满魅力的古怪眼神、催眠般或者煽情性的语气嗓音、对心理产生极大震慑力的环境以及这些因素共同形成的一种蛊惑人心的氛围。制造这种氛围是吉普赛人的智谋之一。

先让我们看一下吉普赛诈骗术的操作程序:第一步是制造气氛,进入顾客的居室或者其他足以令他能够吐露隐私、产生信任感的场所,这一步骤可以通过算命来达到,或者借助兜售廉价商品或乞讨。第二步是用花言巧语促使顾客主动交出财物,并且以某种名义占为己有。第三步是迫使顾客发誓数周之内不准提及这件事。这些程序看似简单,其实却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智谋链。顾客套上第一环,就逃不了第二环,直至最后被完全套牢。吉普赛人心如明镜,洞若观火,而异族顾客却神魂颠倒,如坠云雾,这种心理的绝对优势常常令狡黠的吉普赛人心中充满快感。这里有两个分别记载于1890年和1863年的诈骗故事。

1890年的趣闻发生在英国。一位吉普赛妇女给一个家庭主妇算命,一本正经地宣称她家的地底下会出现一笔横财。爱财如命的主妇连忙把吉普赛女巫请至家中察看,女巫环顾四周,发觉这是一家“大户”,于是便开始压低嗓门胡诌开来:“亲爱的太太,您想要得到那笔财宝,就必须先把另一笔财宝埋在地窖里,因为您知道财宝是互相吸引的,埋金子就能引出金子,埋银子就能引出银子,我亲爱的太太,如果您把所有的钱放在一个手绢包里,埋在地下,您就会得到双倍的财富。那个斯奎尔太太不就是这样吗?您也许认得齐法罗太太吧,她不是从地里掘出了二百个金币吗?当然,她只给了我一个金币作为报酬,我真希望您能多施舍些给我们这些可怜的吉普赛人,噢,我亲爱的太太!”天真的主妇信以为真,赶紧从箱底取出金银手饰,连同金币、银餐具一起,装进袋子,带着吉普赛人来到地窖。吉普赛女巫吩咐关上地窖盖子,点上烛火,把财宝袋埋入土层,然后伫立一旁,喃喃地念起谁也听不懂的咒语,这有节奏的念咒伴随着轰鸣的回声和摇曳的烛火,使整个地窖笼罩在一片神秘恐怖的气氛之中,那位主妇直吓得不敢喘气。第二天,吉普赛女巫又再次光临,继续作法,但这一回她的披风里藏着一个与地下财宝袋一模一样的布袋,她挖开土层,假装察看财宝的发育状况,趁人不备,迅速调包,然后又煞有介事地念咒,临行前,严肃地警告主妇三周之内严禁触摸、察看或谈论这个财宝袋:“亲爱的太太,如果您胆敢谈论这个财宝袋,那么,您每说一个字,就会有一个闪亮的金币消失。”她还会引用圣经上的某段语录,要求主妇发誓保证。三个星期后,当倒霉的主妇在地窖里痛哭她的祖传钻石、结婚戒指、名贵项链,一切的一切统统变成一只干瘪的口袋时,吉普赛人的大篷车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www.xing528.com)

另一则1863年的故事发生于德国,主角是一位吉普赛男子。他先寻找行骗对象,结果看中了一个老是喜欢自作聪明的小老板,但他不急于下手,而是通过各种途径打听这个小老板的底细、嗜好和生活规律。趁有一天家人和伙计都外出进货,他大胆地闯进了小老板的家,先是算命,把他了解来的背景材料如数家珍地道来,直讲得小老板目瞪口呆,然后忽然压低嗓门,凑到他耳边说:“你就要交好运了,马上就可以得到一大笔钱!可话说在前头,钱是我替你搞来的,你要分我一半!”贪心的小老板一听后半截话,有点冒火,但又不愿罢休,于是两人开始讨价还价,最后说定吉普赛人拿四分之一。为了进一步麻醉小老板,吉普赛人又开始玩耍“魔术”,证明他的法力,他让小老板取来一只鸡蛋,在桌沿敲碎,就在小老板的眼皮底下做起手脚,居然从蛋黄里取出一块骨头。看完这“鸡蛋里挑骨头”的把戏,小老板完全傻了,对吉普赛人是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这时,吉普赛人吩咐他把家里所有的金银珠宝现钞统统装进一个布袋,用手攥紧,说是为了招财纳宝。接着,他和小老板一起走进卧室,拉上窗帘,让小老板躺在床上,把财宝袋压在枕头底下,闭上眼睛。他开始念咒,并迅速从怀里掏出一个装满石子的相似口袋,假装施法,帮助小老板翻个身子,在黑暗中悄悄调包。三五分钟后,他停止念咒,警告小老板:“从现在起,你不准说话,不准睁眼,也不准动弹,除非我允许,否则你将前功尽弃!我现在要在门外作法,一会儿进来。”吉普赛人怀揣着财宝,一脚跨出大门,便逃之夭夭。

吉普赛人的诈骗术总是不离两大主题:金钱和爱情,用作诱饵,屡试不爽。法国作家梅里美提供了一个“爱情故事”:有一天,一个西班牙女子在阿加拉街上走,心事重重,非常悲伤;一个蹲在阶沿上的波希米(吉普赛人的另一称呼)女人招呼她说:“喂,美丽的太太,您的情人准是把您欺骗了。要不要我替您把他拉回来?”不消说,听的人欣然接受了;一眼之间猜到你心事的人,你怎么会对她不信任呢?在马德里最热闹的一条街上,当然不能兴妖作法;她们便约定了下一天。到时,奚太那(西班牙语对吉普赛女子的称呼)说:“要把您那不老实的情人拉回来真是太容易了。他可送给您什么手帕、围巾或是面纱吗?”人家给了她一块包头巾,她就说:“现在您用暗红丝线在布的一角缝上一块银洋,另外一角缝半块钱;这儿缝一个角子,那儿缝两个五分的。最后,在布的中央缝上一块金洋,最好是一枚两块钱的。”那位太太一一照办了。“您把这包头布给我,我要在半夜12点整送往公墓。倘若您想瞧瞧奇妙的妖法,不妨跟我一块儿去。我包您明天就能看到情人。”后来,波希米女人独自上公墓去了,那太太怕魔鬼,不敢奉陪。至于可怜的弃妇结果是否能收回她的头巾,再见她的情人,只有天晓得了。[4]

吉普赛人充分了解外族人的心理,在他们看来,外族人贪婪,而且又死要面子,上当受骗之后,还不愿声张,不肯承认自己愚蠢。吉普赛人正是利用外族人轻信而虚伪的特点屡屡得手。

诈骗固然是违法行为,但是,吉普赛人却不这样看,他们有自己的法的观念,不承认异族的“法”。同时,他们对金钱也有独特的态度,这就使诈骗拥有了一种“合法化”的理论依据。暂且不论违法与否的问题,在这里,吉普赛人的智谋是许多外族人亲自体验,心悦诚服的。外族人在诅咒吉普赛人的同时,却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智慧的民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