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雕刻时光:陕西古代石刻揭秘,清代刻石成果

雕刻时光:陕西古代石刻揭秘,清代刻石成果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中八景图清康熙十九年刻石。《关中八景》是描绘长安周围名地名山胜景,故又称《长安八景》,此说大约起于明代,到清代流传渐广。图4-19三圣母像三圣母像清康熙二十二年刻石。太华山图清康熙三十九年刻石。太白山图图4-20虚中君子图图4-21太华山全图图4-22太白山全图清康熙三十九年刻石。

雕刻时光:陕西古代石刻揭秘,清代刻石成果

(1)关中八景图

康熙十九年(1680)刻石。此石为圆首方座,高227厘米、宽84厘米,分十截刻,由朱集义诗画并行书,周王褒题跋,楷书工整。周在丰钩朱,晋文煜、赵斌立石,高君诏刻字,杨玉璞刻画。冯绣篆额,名为《关中八景》(图4-17)。

图4-17 关中八景图

“关中”是东起函谷关,西至陇关之间,故谓之关中。《关中八景》是描绘长安周围名地名山胜景,故又称《长安八景》,此说大约起于明代,到清代流传渐广。八景是指“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等八处胜景。石上线刻胜景八幅,并附八篇简文扼要说明其历史,且各题七言诗一首。书法行书秀劲,结体遒美,诗意清新,山水画格调也属上乘。题跋中有“读其诗而烟云万状,展其图而尽幽人韵士之致”的描绘,被誉为少陵(杜甫)、摩诘(王维)再现。可见朱集义诗、画、书法皆工,为当时人所崇敬。石上刻画线条刀法亦极婉转圆熟,观其诗画,即能领会胜景,如置身其中。

(2)松鹤图

清康熙十九年(1680)刻石。此图绘刻在“关中八景图”碑阴,由朱集义画,冯绣篆额,周在丰过朱(图4-18)。

图4-18 松鹤图

图上画松壑深处,有清泉激流,仙芝瑶草缘石而生,苍松之下石旁有两只白鹤;一做回首伫立,一在小溪旁觅食饮流,身材生动,刻工刀法亦能传神,而且又善于利用凹面效果,也就是说考虑到了拓印出来的黑白对比度,做得非常成功,使人能感到鹤的羽毛洁白可爱。

关于松鹤有如下的说法:《水经注》“抱朴子说:千岁之松中有物,或如青牛,或如人,皆寿万岁”。又《搜神后记》云: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虚山,后化为鹤,归集城门华表柱上,有欲射之,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始复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即冲天而去,后人遂以松鹤为长寿仙之象征。

刻石上仅有庚申春日朱集义写,无具体年月,查庚申为康熙十九年,画者、篆额者、过朱者均与“关中八景图”当系同时刻于一石两面,故列时代亦同。

图4-19 三圣母像

(3)三圣母像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石。该像附刻于碑林补刻孟子诗碑阴。图上刻记事17行,行4~10字不等,为鄂洛记、朱珏画、卜世刻(图4-19)。(www.xing528.com)

图上刻三圣母各抱婴儿坐于石上,配有山石溪流,画稿刻工亦佳,系陕甘总督鄂海之子鄂洛为其祖母享高龄,把供奉的三圣母像,命工匠刻石立于碑林。

(4)虚中君子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刻石。石为竖四方形,高140厘米、宽41厘米,上有题记7行,行38字。另有题诗两行。石上画竹石,题为虚中君子。石旁修竹数杆,枝叶临风摇曳,景致逼真生动,刻工亦佳(图4-20)。

题记中贾铉引白居易养竹记文,以其爱竹清风高节,傲骨凌霜,故喜画竹。这图是他任观察使时,立石于关中书院的。

(5)太华山图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石。此图为竖方形,方座。高140厘米、宽75厘米,由清三秦观察使河东贾铉画并行书题记,李士龙、卜世合刻(图4-21)。

贾铉字王万,号可斋,山西临汾人,康熙时出守黄州,善画兰竹、荷花,名噪都下。此太华山图刻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太华山又名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五岳之一,位于陕西华阴县境内,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高1997米,峭壁千仞,山势雄伟,为关中著名的游览胜地。图下刻有华阴县城、西岳庙。沿山道上有云台观、太清宫、太华门,上行则经玉泉院、王母观、莎萝坪、希夷殿、救苦庵、小坊、大上方、十八盘。再上则有回心石、青柯坪、云台峰、长春石室、千尺幢、猢狲愁、焦公岩、凤凰山、北丰坪、铁牛台、百尺峡、苍龙岭。最上为昌黎投书处、二十八宿、镇岳宫、南天门、下棋处、黑龙潭、落雁峰、仰天池、炼丹炉等。山形、祠宇、道路、奇石异草,均布局得远近适宜,比例合度、准确,是一幅有旅游价值的地域参观图。

(6)太白山

图4-20 虚中君子图

图4-21 太华山全图

图4-22 太白山全图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石。图为竖方形,圆首方座,高158厘米、宽59厘米,正面刻太白山全图,碑阴刻有贾铉行书太白山祈雨记,书法结体紧密,遒劲,笔画流畅(图4-22)。

太白山又名太乙山,位于陕西眉县境内,南临洋县,东界佛坪,西南与凤县接连,海拔4000余米,山势嵯峨,峰峦叠嶂,幽森绵亘,路径曲折,为关中最高山峰。山巅有大太白池、二太白池、三太白池,池水清澈鉴发,深不可测。相传唐贞观年间大旱,京兆(属长安)尹三十取其池水祈雨,恰逢天降大雨,以后这便形成了大旱祈雨,必取其池水之风俗。此图为康熙三十九年三秦观察使贾铉祈雨登山后作,李士龙、卜世合刻。图是由“清湫庙至山下三十里”画起,依次为三官池、大雪岩、雷神洞、二仙桥、香烟山、万笏山、独秀峰、下板寺、救苦岭、松花坪、雷神峡、孤魂洼、东天门、观云海处、二里关、金锁关。最高峰是太白三池,观星楼及佛池、玉皇池、龙池、凤池、三清池等胜景,山高气冷,常年积雪,寒气逼人,故有太白积雪之称,属关中八景之一[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