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古代石刻之坟幢:雕刻时光

陕西古代石刻之坟幢:雕刻时光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晚期以来,佛门弟子也常把经幢安置于墓地,称之为坟幢。坟幢在陕西地区的墓葬中也有发现。图3-27蒲城金代经幢经幢是除佛教造像之外,唐代佛教艺术最普遍的形式。经幢从一个纯粹的宗教物品,而后逐渐变成寺院建筑的一部分,传至今日,更成了一种艺术品。经幢上的佛教雕像,特别是镌刻其上的经文,都是当时雕刻、书法最出色的表现。

陕西古代石刻之坟幢:雕刻时光

唐晚期以来,佛门弟子也常把经幢安置于墓地,称之为坟幢。在墓地安置经幢的方法和好处,据《大汉原陵秘葬经》“庶人幢碣仪制”条记载:

凡下五品至庶人,同于祖穴前安石幢,上雕《陀罗尼经》,石柱上刻祖先姓名并月日。石幢长一丈二尺,按一年十二月也;或九尺,按九宫。庶人安之,亡者生天界;生者安之,去大富贵。凡石者,天曹法生有石功曹,安百斤,得子孙大吉也。或云,常以虚丘加冢体,天梁下安之,大吉。安幢幡法,当去穴二百步安之,即吉庆也。

坟幢在陕西地区的墓葬中也有发现。如1954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西安东郊高楼村一座唐墓的墓道中清理出大中二年经幢一座,幢高1.61米,平面八角形,保存完整,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后刻:“为亡故义昌军监军使、通议大夫、行内侍省掖庭局令、上柱国、赐绯鱼袋高克从、夫人戴氏、长男公球、次子公璵,愿亡者领受功德,建造者罪减福生,同沾此福。维大中二年岁次戊辰三月辛卯朔廿三日建立。”高克从为高力士五代孙。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27]

2001年,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对五代时期的李茂贞夫妇墓进行了发掘。在李茂贞墓的墓道内,出土石经幢1件,为八棱柱身,残高约170厘米。上部残,由上及下逐渐变粗,底部正中带有榫头,为圆柱形。柱身八面,其中五面阴刻梵文、汉文的双体经文,其他三面未刻文字。此外,在墓道内还出土护法金刚石座和莲花座各1件,疑为经幢的组成部分[28]。(www.xing528.com)

图3-27 蒲城金代经幢

经幢是除佛教造像之外,唐代佛教艺术最普遍的形式。经幢从一个纯粹的宗教物品,而后逐渐变成寺院建筑的一部分,传至今日,更成了一种艺术品。经幢上的佛教雕像,特别是镌刻其上的经文,都是当时雕刻书法最出色的表现(图3-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