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古代石刻:揭秘拴马桩的多重功能

陕西古代石刻:揭秘拴马桩的多重功能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事实上,拴马桩最初的用途可能并非如此,这要从拴马桩的起源谈起。汉代以来,这种华表多立置在陵墓神道口以及宫苑、官署、祠庙、桥梁之前,具有标识、装饰、辟邪纳祥多重功能。探寻拴马桩的功能,除了晚近所见拴系骡马外,并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说明。幸运的是,有少量拴马桩的桩身上题刻有诗句、吉语或其他文字,对于探讨拴马桩的功能用途提供了一定线索。

陕西古代石刻:揭秘拴马桩的多重功能

顾名思义,拴马桩是用来拴系骡马的石桩。然而事实上,拴马桩最初的用途可能并非如此,这要从拴马桩的起源谈起。

图4-60 单人桩头

图4-61 多人组合

拴马桩的源头,似乎可以追溯至汉代的华表。汉代以来,这种华表多立置在陵墓神道口以及宫苑、官署、祠庙、桥梁之前,具有标识、装饰、辟邪纳祥多重功能。而拴马桩多立置在庄户人家的大门口,两根,左右对称;另一种称之为“望桩”的石桩,体量高大粗壮,雕饰华美,很类似于华表。从拴马桩的形制以及列置地点来看,拴马桩无疑应该由华表演变而来。因此,推测立置在关中庄户人家门口的拴马桩的原本用意,主要为标识和装饰宅门、辟邪纳祥之用,而拴骡马或是其原初的次要功能,或是其后衍生的一种主要功能。大门是宅院的出入口、庄户人家的仪表,单纯为拴骡马而在门前立置雕饰华美的石桩,似乎不合情理。

探寻拴马桩的功能,除了晚近所见拴系骡马外,并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说明。幸运的是,有少量拴马桩的桩身上题刻有诗句、吉语或其他文字,对于探讨拴马桩的功能用途提供了一定线索。

(1)祈福纳祥

岐山县孝子陵乡陵章村一件石桩,样式和体量与拴马桩相同,桩首雕出一人,头戴圆顶帽,做蹲踞状,台座为鼓与枋组合,枋侧阴刻奔马,正面镌刻有“山明水秀助千秋”七字。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收藏一件石桩,桩首雕蹲狮,桩首正面和左面刻“福自攸归百世昌,常念祖创兴成守”14个楷书字,题刻诗句直抒宅主立置石桩的动议。(www.xing528.com)

在西安美术学院和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收藏的拴马桩中,各有一件刻楷书“大吉”二字。战国秦汉以来,在青铜器皿上常刻饰篆书“大吉”、“大吉祥”字样,拴马桩上刻饰此类吉语,当渊源于此。彬县北极镇后峪村四件拴马桩,桩首均雕出大猴背小猴,桩身每面刻一字,合为“四季平安”。黄陵县阿党乡寨头河村一件拴马桩,桩首为双猴,桩身上刻“太上老”三字,大约与祈福增寿有关。

(2)辟邪除凶

有一种石桩,样式和体量也与拴马桩相差无几,柱身铭刻有“石敢当”、“泰山石敢当”大字,一般立置于村巷路口边。在韩城党家村、陇县温水乡史家铺村、岐山故郡乡黄家上院村、渭南临渭区崇凝乡崇凝村等处均有发现,而且都是大字题刻。“石敢当”意即所当无敌之石。民间认为东岳泰山之石有神灵之气,能匡正除凶,故立石刻字以辟凶邪。

(3)装饰宅门

在华县莲花寺镇南马村有一件石桩,桩首刻人驭狮,桩身所刻“合盛堂”三字,推测是一个商号的名称。很显然,这件石桩无疑起着标识和装饰的作用。

西安美术学院收藏有出自泾阳的一件石桩,桩首雕蹲狮,桩身刻“大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十七日午时立”17个楷书字,桩主所记录下的这个吉时,很可能就是他新建宅院的竣工时间。若单纯为拴骡马立石,大约不会如此郑重行事。

(4)拴系骡马

三原县新兴乡东段村一件拴马桩,桩首置蹲狮,桩身有穿孔,孔下竖刻“槽头兴旺”四字,道出此桩的实际功用,即拴系骡马。其下横刻“杨师选”三字,可能是桩主的姓名。

澄城县文管所收藏的一件拴马桩,在桩身处刻有“土龙”两个大字。土龙即土制的龙,古代用来求雨,但在拴马桩上题刻“土龙”文字,可能另有所指。古代时人们将马神化,称之为“龙”或“龙马”,而“土龙”或是关中地区乡村方言中对马的一种尊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