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昌平年鉴.2021:回天地区改革背景及挑战分析

北京昌平年鉴.2021:回天地区改革背景及挑战分析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回天地区警力严重不足,平均每名社区民警管理实有人口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协管员、保安员、巡防队员等辅助力量也均低于市区平均水平,导致管理盲区多。回天地区社会组织数量不足且类型单一。

北京昌平年鉴.2021:回天地区改革背景及挑战分析

回天地区目前共包括一镇六街道,辖109个社区、20个行政村,自20世纪90年代城市化进程启动以来,已从原有的国营农场发展为常住人口超过80万人的大型社区。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北京时指出,人一多,资源环境压力就大,城市运行成本就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任务就重,经济社会各要素就处于“紧平衡”状态,“特大城市病”的各种症状就日益凸显。

受毗邻中关村、望京以及租住成本较低等因素影响,大量外来人口在回天地区居住,流动人口、中心城区转移人口和原有居民各占1/3左右,多数居民缺少对社区的认同感,社区文化和社区精神难以孕育。有的居民从城区搬迁而来,他们离开了原有熟人社会,还未融入新的邻里社群;有的外来人口仅把居住地当作暂时的“落脚点”,没有将自己视为社区的一分子;更多的年轻人群体,或者租住在这里或者平日工作繁忙只是晚上回来睡觉,很少或基本不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

与人口高度聚集不相协调的是,回天地区管理体制机制没能及时调整适应,镇街分治、村居并存,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力量严重不足。回天地区社区(村)两委干部共1387人,平均每人服务管理近600人。这一短板在疫情期间显得尤为突出,比如龙泽苑社区居委会仅依靠8名工作人员,敲门核实5700多名居民信息,办理出入证6274个。另外,回天地区警力严重不足,平均每名社区民警管理实有人口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协管员、保安员、巡防队员等辅助力量也均低于市区平均水平,导致管理盲区多。(www.xing528.com)

回天地区社会组织数量不足且类型单一。回天地区万人社会组织数量明显低于全市整体平均水平,类型主要以服务老年人为主,文体活动和志愿服务类较多,矛盾纠纷调解、物业管理服务和基层协商民主等社区治理类社会组织数量较少,部分服务领域尚存在空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