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昌平年鉴.2021: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

北京昌平年鉴.2021: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20年,昌平区坚持文化自信,统筹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突出昌平区“运河之源、太行之首、居庸之要”三带汇聚独特优势,守护传承好文脉薪火。完成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遴选,公布7个区级项目。做好十三陵水库纪念碑公园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实施文物+旅游行动工程,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古迹遗址、传统古村落中的特色文物资源,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北京昌平年鉴.2021: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

【概况】 2020年,昌平区坚持文化自信,统筹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突出昌平区“运河之源、太行之首、居庸之要”三带汇聚独特优势,守护传承好文脉薪火。强化“三条文化带”顶层设计,完成大运河白浮泉遗址文物保护规划(二稿)、长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两个保护发展规划(报审稿)、居庸路重要组团详细规划(三稿)编制工作。加强文物保护修缮,完成明长城流村段1-9号敌楼、白浮泉都龙王庙壁画保护等12项保护修缮工程;压实文物安全监管责任,制定实施领导包片督查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一镇一账,一物一卡”信息;加大技防力度,启动长城无人机巡查项目。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整理复核区博物馆馆藏文物12类3632件(套)。编辑出版《白浮泉》《石语昌平》《百年京张铁路遗产价值研究与发展策略(昌平段)》。完成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遴选,公布7个区级项目。

(张福升)

【文化带建设统筹推动】 年内,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按照“一泉三庙一楼,两山两水两村”的建设发展思路,编制《大运河白浮泉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开展大运河文化节活动,完成修剪砍伐树木九龙池水质改善,实施都龙王庙壁画保护,先期启动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核心区规划方案编制。统筹推进长城文化带建设,明确“一带一沟两片”空间格局,以长城保护为重点,编制《昌平区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9-2035年)》《北京市长城文化带居庸路重要组团(昌平部分)详细规划》,成功举办“居庸山月”大型诗词晚会,完成明长城流村段1-9号敌楼抢险、居庸关日常养护项目,开展全区长城资源情况调查,完成国家文物局长城数据库补充填报。统筹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以“一廊一脉,十景五片区”为主题,修改《昌平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9-2035年)》,编辑出版《百年京张铁路遗产价值研究与发展策略》《石语昌平》书籍。完成北流村关帝庙、居庸关村九仙庙修缮。

(张福升)

【历史文化地标建设】 年内,推动留住历史记忆,打造历史文化地标建设,完成昌顺县委、县政府旧址修缮工程,启动回龙观菩萨庙、玉光寺修缮项目。联系北京市文物局,研究朝宗桥腾退方案,对周边散落石刻构件进行收回。做好十三陵水库纪念碑公园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

(张福升)

【文物建账立档】 年内,全区文物实行建账立档,进一步完善健全文物台账,回应社会关注。建立“一镇一账,一物一卡”信息,定期修订《昌平区不可移动文物卡汇编》《昌平区散落砖石构件信息卡汇编》。组织力量对昌平博物馆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馆藏文物进行复核,加强征集文物管理,全年整理完成相关文物3632件(套),推动博物馆文物软件建设,建立完整的馆藏账目档案,撰写并发表学术类、科普类文章21篇。

(张福升)

【文物修缮】 年内,积极推进文物修缮项目,加快完成北流村关帝庙、南口九仙庙、上念头九圣庙、景文屯关帝庙、望宝川真武庙、半截塔庆善寺、阿苏卫关帝庙、单村菩萨庙、沙河关帝庙、沙河火神庙等12项修缮工程,启动长峪城城墙、回龙观菩萨庙、回龙观玉光寺、南口清真寺等文物修缮,全区文物修缮率达到92%。

(张福升)

疫情防控期间文物保护】 年内,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文物保护工作,及时关停辖区内博物馆和对外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对流村镇监控平台、漆园村庄子祠、讲礼村娘娘庙设施设备进行抢修,保障正常运行,实现疫情和文物安全事故“零”目标。协助区发改委、规自部门等单位,联系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推动清华学校、未来城、医药园等12项基建项目考古勘探工作。

(张福升)

【博物馆宣传阵地作用发挥】 年内,利用文物资源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相继开展以“金石可镂,大爱无疆”印记抗疫、“石刻给我说身世”“大隐于市的昌平博物馆”“五毒与五福”等为主题的线上展览活动。线下活动开展“童趣中的传统技艺——拓片制作”、七夕节“爱满京城相约幸福——走进昌平博物馆…探寻千年陶俑的前世今生”、听文物故事、复刻文物陶俑、中秋节“月满双节…吉庆有余”鱼拓活动和“孝满京城…德润人心——情暖重阳…贺添福寿”敬老活动。全年接待点单服务2次,接待团体预约参观11个,接待参观民众约6000余人。

(张福升)(www.xing528.com)

【社会关注关心话题回应】 年内,妥善办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长城博物馆建设、沟崖风景区开放等人大、政协建议提案6件,推动沟崖寺庙遗址文物保护。联系区域内文物爱好者进行座谈,听取工作建议,对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及时解决沙河王氏民居、居庸关火车站、万国饭店、嵩年墓碑等隐患问题。

(张福升)

【文物保护利用】  年内,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建立资源目录和数据库,加强十三陵水库革命文物的保护,完善安全保护措施,开展文物周边环境整治,推动十三陵水库纪念碑公园对外开放,迎接建党100周年。完善文物腾退、征收相关政策,确保文物安全为前提,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民用”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模式,盘活用好国有文物资源。加大开放力度,制定文物建筑合理适度使用导则,鼓励具备条件的文物建筑用作社区服务、文化展示及其他满足公共服务需求的活动场所。实施文物+旅游行动工程,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古迹遗址、传统古村落中的特色文物资源,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发挥博物馆阵地作用,以文化遗产日、博物馆日及传统节日为平台,不断丰富展陈活动。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对当地文物资源进行梳理,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文物旅游品牌。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村史馆、博物馆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游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加快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昌平段)项目建设,尽快完成长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昌平段)、居庸路重要组团详规和大运河白浮泉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推进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梳理大运河白浮泉历史文化资源,构建长城数字模型,启动关沟七十二景项目,研究编创舞台剧《京张魂》,按时完成市区折子任务。

(张福升)

【文物管理法制化建设】 年内,完善文物管理责任体系,结合机构改革,调整昌平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名单,梳理职责分工,进一步强化政府领导、管理使用者负责、文物行政部门监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运用好文物风险评估成果,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数据库,完善不可移动文物“一物一卡”,指导文物属地政府和管理使用单位补齐安全工作短板,推动文物安全工作向“一物一策”转化,将文物安全责任压牢压实。依法依规保护文物,划定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严格落实文物法律法规,高度重视城市改造和城乡建设中的文物保护问题,妥善处理好文物保护同疏解整治之间的关系,防止拆新建假、拆旧建新等建设性破坏行为。在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实施前,做好地上文物保护和地下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加大文物执法力度和文物法律法规执行力度,把文物安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围,健全文物与公安、规自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完善案件分级管理、应急处置机制,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强化预防控制措施,加大执法巡查和文物督查力度,及时督促整改隐患、制止违法行为。

(张福升)

【文物管理创新】 年内,强化科技支撑力度,充分利用全区科研院校和科技创新集聚优势,推动文物保护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融合,探索研究新技术,推动文物价值认知、文物保护、古建修缮、安全管理、博物馆建设等数字化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开展文物法律法规宣传,结合北京市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办法,制定适合昌平区的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制度,成立文物爱好者沙龙,提高公众参与度,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志愿者作用,共同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文物公共政策的意见建议,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回应文物保护方面的社会关切。

(张福升)

【文物安全责任落实】 年内,加强责任落实,严守安全底线主要领导重点抓,主管领导亲自抓,继续健全区、镇、村、文物单位四级文物保护网络,实施领导包片督查文物安全管理制度,指导基层单位修订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形成文物管理文件汇编。组织开展文物巡查,落实“零报告”制度,特别加强两节、两会、重要节日期间文物安全巡查自查,督促隐患整改。全年开展文物安全巡查35226家次,出动巡查人员52093人次,巡查长城共3125点次,出动巡查人员8039人次。处理接到文物举报15件,接收石构件29块。

(张福升)

【基层文物安全工作监管】 年内,加强基层文物安全工作监督监管,抓好用好“20+1”(即20个文物镇街和十三陵特区)管理模式,通过协调联动、快速反应、坚决处置,构建起职责清晰、分级负责、联防联控的文物保护工作体系。对十三陵特区“四风”问题情况进行追踪督查,完成南七家村关帝庙、沟崖寺庙遗址安全问题整改。发挥“三员”作用,不断健全文物安全监督员、十三陵护陵员、长城保护员管理机制,落实文物安全“零报告”制度,不定期对人员出勤情况进行抽查,通报人员上岗情况。及时劝阻驴友攀登未开放长城行为,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马池口镇军都故城、嵩年墓碑环境问题。实施安全技防项目,继续推动“文物平安”工程,完成黄土洼关帝庙、十三陵水库纪念碑文物等8项安全技防设施安装,启动长城无人机巡查项目,对流村、南口、阳坊等镇文物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运行维护。组织文物安全演练,督促文物属地镇(街)、重点文物单位完善文物安全制度和预案,为各镇(街)补充更新灭火器材、消防柜。组织十三陵、大运河白浮泉遗址等文物管理使用单位开展文物消防演练活动,进一步熟悉掌握文物火灾处理流程,提升协调配合能力。

(张福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