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五行学说及其在古人哲学史上的重要创举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五行学说及其在古人哲学史上的重要创举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时,五行相生相克代表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生成规律的探求,在人类哲学史上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创举。五行相克表示的是物质基本形态的变化,五行之间相互作用,万物生成变化无穷。战国中期,邹衍对五行学说进行了新的阐述,将五行学说赋予了神秘主义色彩。按照邹衍的说法,五行代表的五种德性是以相克的关系来传递的。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五行学说及其在古人哲学史上的重要创举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国古人理解宇宙本源的基本概念与术语。所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这是构成世界万物最基本的元素。基于这五种元素,中国古人创造性地生成了早期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也说明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宇宙万物的生成有一个多元素的客观基础,五行元素间的相生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前提和方式。早在西周末年,史伯就提出了五行杂以成百物的命题:“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是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来阐释万物起源问题,是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雏形,也是中国古代宇宙观生成的前奏,奠定了五行学说的基本理论框架,它指出五行间的相杂以形成万物,但对于具体如何相杂则尚未思考。

战国时期,五行学说有所发展,对于宇宙万物生成中五行如何相杂的理解,开始有了“五行相生相胜(克)”的学说,使原本抽象的五行相杂关系更为具体,呈现出一幅宇宙万物生成的图示。五行相生的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生的关系反映出古人对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的生成关系的朴素经验。在古人看来,金属熔化后成了液体,所以金生水;树木获得水分后才能生长,所以水生木;木能燃烧起火,所以木生火;许多物质燃烧后留有灰烬,所以火生土;金属矿物都在土里,所以土生金。五行间也有相克的关系,这种相克关系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古人以金属工具伐木,所以金克木;用木作成工具来耕地,所以木克土;土能堵住水,所以土克水;水能扑灭燃烧的火焰,所以水能克火;火能溶解金属,所以火克金。在当时,五行相生相克代表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生成规律的探求,在人类哲学史上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创举。

五行相克表示的是物质基本形态的变化,五行之间相互作用,万物生成变化无穷。任何事物的生成都基于五行元素间的相互关系,五行的相生与相克关系是一对矛盾,矛盾的任何一方又可分为两方面。五行相生相克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广泛地浸透到哲学、医学、文学领域,如中国传统医学就受其影响较大。(www.xing528.com)

战国中期,邹衍对五行学说进行了新的阐述,将五行学说赋予了神秘主义色彩。邹衍在继承古代阴阳五行说的基础上,将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五德终始说”的理论。邹衍认为,每一个王朝都有五德中的一种与其相对应,每一德都有德运盛衰,德运决定了一个朝代的命运,朝代的更迭按照五行相克的顺序进行。按照邹衍的说法,五行代表的五种德性是以相克的关系来传递的。随着五行思想的被神秘化,原本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五行学说逐渐变异,成为占卜、算命、看相、看风水等迷信行为产生的理论依据,当然这种解释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并不具有科学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