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进学校3.0时代,揭秘自适应学习

走进学校3.0时代,揭秘自适应学习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适应学习”与“个性化混合式学习”有相交的部分,也有不同之处。“自适应学习”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心理学家朱新明教授提出,开创教育界素质教育理念的先河。2000年,朱新明等创建的“自适应学习的认知建模”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走进学校3.0时代,揭秘自适应学习

互联网学习环境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就是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自主制订并执行个性化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策略,通过互动不断获得反馈,从而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且自我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下一步学习计划,从而得到优势最大化、个性发展的效果。

自适应学习”与“个性化混合式学习”有相交的部分,也有不同之处。例如,从技术上对照,“自适应学习”技术是独立的、系统的且会逐渐趋于成熟的平台,它可以用“个性化混合式学习”所使用的技术和途径为平台服务;“个性化混合式学习”是任意使用现有的技术和平台,没有自成体系的平台和模型。两者将来会趋于融合还是各自发展,或一者普及而另一者消亡,还有待观察。

“自适应学习”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心理学家朱新明教授提出,开创教育界素质教育理念的先河。在其《人的自适应学习——示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1]专著中,系统地阐述了学习者通过示例学习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信息加工过程,率先提出自适应学习的“条件建构—优化理论”。2000年,朱新明等创建的“自适应学习的认知建模”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诺贝尔奖得主、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的创始人之一西蒙对这项研究成果非常重视,认为其“对认知心理学和学习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西蒙积极向世界推广这一研究成果,先后向美国、日本苏联及中国智能计算机高技术代表团等进行推介。(www.xing528.com)

1993年,朱新明和西蒙合作撰写的《初中数学示例演练试验教材》出版,并在我国一些学校开展重点教学试验,逐步在21个省市的数百所学校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