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商史:茶源地理·福鼎

茶商史:茶源地理·福鼎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梅相靖的祖父梅伯珍,生于1874 年,是清末到民国时期福建有名的茶商。梅伯珍号筱溪,据其晚年自传《筱溪陈情书》记载,他早年种白毛茶为生,31 岁后开始贩茶,先后得白琳棠园茶商邵维羡、马玉记、福茂春的信任,获邀合股经营茶庄。梅相靖没有像祖父一样因贩茶而衣锦还乡,只是默默回到柏柳村,继续种茶苗、制茶,成为元老级的茶农。第二年,梅伯珍坚决婉拒续约之邀,终于结束大半辈子的茶业商海浮沉,回柏柳村安享晚年。

茶商史:茶源地理·福鼎

点头集镇,向西往梅山方向走大约十公里,直到看到公路右侧一块两人高的石碑,赫然提醒你:这就是“中国白茶第一村”的柏柳村,2009 年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题写的红漆,看上去仍簇新醒目

往村里走,一路上古意盎然,小桥流水野鸭,依稀可见旧时商铺。据说村外不远就是古官道,也是过去运输茶叶的主要陆路通道,“靠人用肩膀来挑,从这里挑到管阳,管阳到福安,福安到福州。不光是我们柏柳的,还有点头、白琳都要请人挑到上面去。”梅相靖说。

梅相靖的祖父梅伯珍,生于1874 年,是清末到民国时期福建有名的茶商。他将白茶、红茶绿茶远销港澳和东南亚,还精于茉莉花茶采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生意起死回生,方回乡建房,有“正屋七榴,左右厨房及门楼”,以及全石头制的“福鼎第一座小洋房”,后者据说结构防火防盗,作小银库所用。门前,是近年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张家坤题写的“梅筱溪故里”,但如今内里却因失修而日渐凋零。

距离几十米远就是梅氏祖屋,那是保存更完整的清代大厝,祖屋正厅,还挂有别人为梅相靖太祖父梅光国贺寿送的牌匾。梅相靖说,这里原来还有一条全屋最精致的几案,可惜被人偷走了。

梅伯珍号筱溪,据其晚年自传《筱溪陈情书》记载,他早年种白毛茶为生,31 岁后开始贩茶,先后得白琳棠园茶商邵维羡、马玉记(凭白毫银针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福茂春的信任,获邀合股经营茶庄。

因受中外时局影响,梅伯珍的生意有过几次大亏损,但他宁可变卖田产还债,或作为大股东按股分派责任,从不连累合伙人。56岁时,他仍两次为福茂春到南洋各地追收茶款,与透支款项不还的振瑞兴茶馆对簿公堂,虽然,最后只拿回一张四万余元的欠条……隔着大半个世纪,在柔软细腻的泛黄熟宣纸上,整页整页工整的毛笔小楷,如今仍可触摸这些起伏与险阻,一生忠信执业的故事。

梅相靖演示传统白茶制作中的“开筛”工艺(www.xing528.com)

梅相靖

生于1941年,白茶制作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梅伯珍之孙。

梅相靖没有像祖父一样因贩茶而衣锦还乡,只是默默回到柏柳村,继续种茶苗、制茶,成为元老级的茶农。

1940年,梅伯珍六十六岁寿辰,福建茶叶管理局局长庄晚芳专门送来题有“苑宛耆英”的贺寿牌匾,原因是他以高龄受命出任白琳示范茶厂负责人,在白琳、点头、巽城三地设厂采办茶叶5800余件,当年春茶“获利甚厚”。第二年,梅伯珍坚决婉拒续约之邀,终于结束大半辈子的茶业商海浮沉,回柏柳村安享晚年。

那块牌匾历经土改、“文革”,被梅家假作“门板”得以幸存下来,现在,就静静地靠在梅家客厅、大门后的角落里。牌匾左边的大块红漆已剥落,好在题款字迹还清晰可辨,但似乎没有特别保护,也没被特地挂起来,据说是怕被偷。

至于族谱的保存,才显出一点“应有” 的曲折惊险:“文化大革命”时,梅家把它寄存在一位单身汉家中,那人没有家人,连红卫兵都不费事到他家里去搜,所以得以保存。“幸好那个时候给它保护起来,没有保护起来我也评不上传承人。”梅相靖坦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