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酒泉戏曲史简编:花部乱弹勃兴与花雅之争

酒泉戏曲史简编:花部乱弹勃兴与花雅之争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中叶,各种地方戏兴起,比起昆曲的“雅”来,这些地方戏显得杂乱而鄙俗,因而被文人鄙视地称为“花部”或者“乱弹”。花部的“花”是杂乱的意思,除了鄙视的含义以外,也是在形容这一时期的地方戏如雨后春笋般种类繁多。第二回合——秦腔与昆曲之争花雅的第二次交锋也是在乾隆初年,这次是秦腔与京腔争胜。这一次的演出被称为“徽班进京”,使得徽班在京扎根。

酒泉戏曲史简编:花部乱弹勃兴与花雅之争

1.花雅之争的三个回合

前面提到了明代传奇的繁盛。传奇的繁盛是与一种声腔的发展紧密相连的,这种声腔就是昆山腔。昆山腔产生于江苏昆山,其初期也是村坊俚曲和市井小调,后来有一个叫魏良辅的人对这种昆山的民间音乐进行了改造。改良之后的昆山腔形成了流丽悠远、清新绵长的独特风韵,被形象地称为“水磨调”。使用昆山腔表演的戏曲在明代是受到整个社会从上至下的喜欢爱好的,但是在文人不断的雅化之下,昆曲的剧本因为讲究用词和格律而变得越来越让普通的百姓难以读懂看懂,因而进入清代以后,昆曲就因为失去了普通观众的原因而逐渐呈现衰落的趋势。

清代中叶,各种地方戏兴起,比起昆曲的“雅”来,这些地方戏显得杂乱而鄙俗,因而被文人鄙视地称为“花部”或者“乱弹”。这个称谓当然是很不科学的。花部的“花”是杂乱的意思,除了鄙视的含义以外,也是在形容这一时期的地方戏如雨后春笋般种类繁多。

(1)第一回合——高腔与昆曲之争

花部戏曲和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戏曲开始第一回合的较量是在清朝乾隆初年。江西境内的弋阳腔进入北京演出,为了适合北京观众的口味而改用北方的方言演唱,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声腔,这种新的声腔唱腔高亢挺拔,所以被称为“高腔”,又称“京腔”。京腔在北京的演出改变了昆曲在京城一花独秀的局面,人们争相观看,甚至连最高统治者也喜欢上了它,并引入宫廷表演。所以说,高腔与昆曲的第一回合打了一个平手。(www.xing528.com)

(2)第二回合——秦腔与昆曲之争

花雅的第二次交锋也是在乾隆初年,这次是秦腔与京腔争胜。乾隆四十四年即公元1779年,秦腔艺人魏长生进入北京演出。魏长生擅长演《滚楼》等花旦的做工戏,他改革旦角的头饰,使其更为美观,加之魏身段优美、表演细腻,让北京的观众大开眼界,一时间万人空巷前往看魏。朝廷见此,不得不下诏禁止魏的演出,魏长生被迫离开京城前往苏州演出。但不管怎样,魏长生进京的演出扩大了秦腔的影响。

(3)第三回合——徽班进京

第三回合是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安庆艺人高朗亭带领三庆班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这一次的演出被称为“徽班进京”,使得徽班在京扎根。此后,不仅三庆班在北京继续演出,四喜班、春台班与和春班等徽班也相继进京演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就是著名的四大徽班。四大徽班在北京的演出盛况空前,人们趋之若鹜,昆曲也渐渐变得无人问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