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社会工作:总结经验,建构本土化理论

社区社会工作:总结经验,建构本土化理论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基于证据为本的干预研究,因其系统性、可验证性等,不仅能够保障中国社会工作实务的专业化,更是本土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重要方法,目前已成为我国社会工作领域内亟待实施和开展的专业实践行动。从中国的现有国情来看,国家的结构性力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发挥着主导性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主导着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发展,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社区社会工作:总结经验,建构本土化理论

(一)不断提炼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

立足于中国本土知识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的构建,可以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伦理价值观(比如以“家文化”为基础的伦理价值)融入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体系之中,从中国独特而丰富的社会思想资源中为中国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的重新定位和建构指明方向。[41]

(二)不断加强社会工作的理论自觉性

中国的社会工作实务经验非常丰富,研究者注重重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试图提取本土经验中有用的内容,从培养问题意识开始,自觉学习和应用理论,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大力提倡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自觉性,加大学术场域的再反思,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社会工作学科的学术品质社会工作者的实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42]

(三)推动社会工作各种理论研究范式的整合

社会工作理论范式的整合越来越成为社会工作发展的一种趋势,这与日益复杂的社会境况和服务需求的多元化有关。整合服务的视角比单一视角更容易理解和把握现实问题,更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如何吸纳和整合各种具有竞争力的理论并使其内在有序,这也将是一个富有挑战且需要长期进行探索的理论任务。[43](www.xing528.com)

(四)不断增强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

长期以来,社会工作以“实践性”的特征凸显其专业合法性。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与社会工作的实务探索呈现“双轨运行”的状态。很多研究者们已经意识到,在具体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必须重新检视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关系,理论的形成来源于实务经验,而实务经验也对理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基于证据为本的干预研究,因其系统性、可验证性等,不仅能够保障中国社会工作实务的专业化,更是本土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重要方法,目前已成为我国社会工作领域内亟待实施和开展的专业实践行动。[44]

(五)持续发挥国家的结构性力量

中国社会工作服务主要面向贫困和弱势群体,底层群体的境遇需要依靠国家的结构性力量来进行整体性的改善,因此,理论研究者们开始关注“赋权视角”“底层视角”“反压迫实践”等结构性力量。从中国的现有国情来看,国家的结构性力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发挥着主导性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主导着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发展,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