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统计学:理论假设的提出与操作化概念

社会统计学:理论假设的提出与操作化概念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探索性研究是特定的小规模、小范围研究,在这样的研究中发现的一些特征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在大的总体中是否存在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因此这些发现只能作为理论假设提出,并通过后续的、大规模的调查予以检验。事后他们对此次调研活动进行反思,认为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概念的操作化没有设计恰当。

社会统计学:理论假设的提出与操作化概念

社会问题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性研究;一类是解释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是对事物状况或水平的研究,解释性研究则是对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社会问题存在以及发展变化原因的研究。 解释性研究需要提出理论假设。 理论假设是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的尝试性解答,用来指导研究设计并确定研究方向。 但这种尝试性的解答并不是盲目提出的,而是在研究者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或是基于探索性研究发现的事物所具有的某些人们尚不知晓的特征或事物之间的某些关系提出的。 但探索性研究是特定的小规模、小范围研究,在这样的研究中发现的一些特征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在大的总体中是否存在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因此这些发现只能作为理论假设提出,并通过后续的、大规模的调查予以检验。

不论是描述性研究还是解释性研究都会涉及一些抽象概念,比如社会地位、学术水平、社会声望等。 这些抽象概念的实际含义虽然都能够为人们所理解,在实证研究中却很难对它们进行具体描述。 这就需要将抽象概念具体化,这个过程就是操作化的过程。操作化就是将抽象概念与具体的社会现象相联系,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测量的变量或指标的过程。 描述性研究就是对这些操作化的结果进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而解释性研究所涉及的至少是两个抽象概念之间关系的命题。 将抽象概念操作化以后,还要根据理论假设对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具体的研究假设,这些研究假设可以转化为具体的统计假设,从而可以用统计调查的结果加以检验。 可以说,抽象概念的操作化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和前提。

【案例】

概念的操作化(www.xing528.com)

某高校大学生社会调查小分队,曾经准备利用2019 年上半年的双休日等业余时间,以访谈为主要方法,开展一项以“农民工权益保护现状”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并且在展开具体工作之前做了大量相关的准备工作。 例如,确立了调查课题是“有关农民工的权益保护状况分析”,提出了研究假设“农民工的权益保护状况不如城市居民”,也认真组建了调查研究队伍,并对整个调查研究进程的每一个具体阶段进行了相当详尽的计划与安排。 并且,在具体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整个团队也非常认真地按照要求展开工作。 但是,在准备阶段,并没有准备访谈提纲。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实践之后,各调研人员都发现自己在与相关调查对象面对面地互动过程中,不知道提出哪些具体问题,常常出现“冷场”的现象。 最后,调研活动以失败告终。

事后他们对此次调研活动进行反思,认为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概念的操作化没有设计恰当。 首先,应该对农民工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具体界定。 其次,应考虑如何界定农民工权益。 因为没有将其界定并将权益细化,并在细化基础上设计出具体的调查指标,访谈时就不知道要提出哪些访谈问题。 例如,将农民工权益分为人身权、财产权、报酬权等,再对每个权益进一步细化。 最后,在对概念进行操作化的基础上,设计出具体的调研指标,并将之具体化为一个个可以直接向调研对象提出的问题。 这样,经过操作化之后,调研者就较容易得到调查资料,调研活动也就比较好开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